以色列被称为是世界上的第二个硅谷。以色列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想在群雄虎视的环境中生存,高尖端的科技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从以色列建国至今,最初的发展方向已经得到肯定:智力是以色列最坚实的资本。它拥有继硅谷之后最密集的科技产业体量、傲人的农业出口数字、世界最领先的军事化水平、超一流的医疗与生物技术……这里的一切,都是“创新”的代名词。所有创新与高科技的集群,造就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以色列谷”。
网络媒体“36氪”里有这样一组材料:2012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1,869美元——如此突出!以色列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长期大量接受难民移民。要知道难民们大多一无所有,还会占用大量以色列本国的土地、住房、教育等等资源,就在这样的起跑线上,以色列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之一。以色列人均拥有的高科技创业公司的数量高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企业数量高于日本、德国、法国、英格兰、中国和印度等一众科技大国,仅次于美国。在这片22000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略大)、人口780万的土地上,以色列人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色列谷:科技之盾炼就创新的国度》一书就探讨了以色列这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小的就是美的。”恩斯特·弗里德里希·舒马赫在1976年这样写道。以色列地处中东这一哺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拥有若干个技术创新园区“群落”。这些“群落”(推动贸易和促进增长的技术中心)是以色列经济与发展的马达。这些群落脱胎于美国西岸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刚刚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技术园区。这个园区近似一座工业花园,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繁忙运作的中心,平均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中心拥有多个小型碰头点,公园高度现代化,餐厅新颖潮流。这个汇集了律师事务所和“风险投资家”的中央地带让我们仿佛置身未来。在海尔兹利亚的技术园区,大型跨国企业和新兴公司融会在一起,诠释了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描绘的“集群效应”:众多小型新兴企业像葡萄种子般堆集在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周围。以色列的不同技术园区包罗了来自全世界不同领域的国际公司,高科技、风险投资和年轻的创业者成为了这个世界最活跃的三大要素。
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一位以色列的企业家曾说:“以色列人骨子里就是企业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比他人做得更好。”这股血性却是以盾牌的形象展示给世界各地的人们。“盾牌的形象在以色列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中无处不在。它涉及犹太民族的一些历史性时刻:烙刻在被流放和被虐待的人身上、犹太人大屠杀的事件里和那些充斥着种族歧视的历史中。盾牌是以色列国家的几大重要象征之一:它化身为大卫之星被印在以色列的国旗上;在以色列国防军(TsvaHaganahLeIs⁃rael)的名称中,也通过盾牌明确表达出了保护的概念。一个盾牌具有防卫价值,可以防止侵犯,但也同样具有可以使人有条不紊、自我发展并毫无畏惧地向外界敞开的积极价值。”而正是这些科技之盾汇集在一起,炼就出了21世纪里的“以色列谷”。
《以色列谷:科技之盾炼就创新的国度》,[以]顾克文、[以]丹尼尔·罗雅区、[中]王辉耀著,肖晓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