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迈向现代教育

    高益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3月11日   08 版)

        我国学界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顾明远先生1981年发表的《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成有信先生1984年发表的《现代教育的特点及其本质》等重要论文开启了这一研究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教育学界的思想解放。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逼迫着学界忙于开处方;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加显著,许多在国外特殊情境下产生的眼花缭乱的新事物也越来越可能具有世界性影响,它们也颇吸引国人眼球。在研究主题走马灯般地不断变幻的情况下,教育现代化这一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倒显得无人问津了。

        从当前所谓的“顶层设计”热便可看出,人们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既需要个别对待,也需要有总体思路。而这个总体思路,离不开对我国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也离不开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根本认识。

        教育也是这样。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对教育现代化这一根本问题上,还是要对“什么是现代教育?”“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论回答。近年来,我国之所以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等目标,也反映了这种认识上的回归和深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褚宏启教授执着地专注于对教育现代化进行理论探讨,不断地对教育现代化问题剥丝抽茧,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正是他多年潜心研究、须臾不离现代化主题的新成果。

        一方面,这部修订版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对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切中要害的评介,并灵活、恰当地借鉴了不同的理论以丰富本书的理论框架或增强本书的观点,特别是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晚近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反映。

        另一方面,该书完整地构建了庞大的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阐释是全方位的,既有对现代性的静态分析,也有对现代化过程的动态审视;既有对教育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把握,又有对教育内部不同侧面的观照。在此基础上,该书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概括了教育现代化中的基本矛盾与相关机制,总结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与制约因素,探索了教育现代性的八大主要方面,构建并探索了现代教育形态,确立了现代性的指标体系。该书还设专章对英国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个案分析,这也是一种有益的理论尝试。现代化研究离不开对历史进程的综合审视,需要通过历史的和比较的分析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成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曾经有过哪些经验和教训。

        在理论工作的基础上,书中某些棒喝之语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指出“教育现代化初级阶段过分追求平等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如认为从世俗化的实质是对信仰的宽容,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在世俗化问题上尚未走出中世纪”,这些一针见血的论断无论对当前的某些教育政策还是社会心理,都有警醒与启发意义。该书运用了平实的语言,举出大量人们耳熟能详的实例,做到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有利于青年学生掌握教育现代化理论,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

        现实的具体问题越复杂,就越需要理论建设。本书对中国教育问题之所以给出了具有综合性的解答,正是基于它的理论工作。该书中的理论结论还有助于分析许多其他现实问题。如对“现代性”的强调对于回答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现实问题无疑是有益的——我们需要警惕和防止对传统文化肆无忌惮的粗暴破坏,尽可能对优秀传统加以利用,但我们也不能把传统视为不可触犯、不可分割的圣物,不能无视它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在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以形成新的优秀传统时,就是要以现代性为尺度。包括欧美等现代化国家在内,没有哪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不曾抛弃过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如果它们一直恪守着陈腐的旧文化不变,那么就不可能进行宗教改革,就不可能发展民族语言,也不可能建立现代国家,欧美的教育将无法脱离《圣经》半步,还将奉拉丁文为圭臬,还无法为现代科学留出发展空间,还仍将女性排斥在学校之外。对外来文化的取舍也与对民族文化的取舍一样,都应坚持以现代性为基本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自信或自卑等的无谓争论。

        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例如:教育的现代性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本书的不同部分中,对现代性的阐述是不尽一致的。如本书对现代性的界定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即根本性质、内在联系,说明它具有客观的属性。但又认为现代性即“现代精神”,似又属主观性的东西。书中有时会认为现代性是精神气质、价值概念,强调其主观性;但又认为它还包括行为模式,似又包括客观部分。有时认为精神的外化及外在有形的特征即现代化,似强调其客观性;同时又提出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精神内核,似强调其主观性;等等。这就给“现代性”这一概念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书中对现代性的某些分析难免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2版),褚宏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6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