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韦苇:年在八序,心如赤子

    崔昕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31日   21 版)
    《听梦——韦苇童诗选》,韦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38.00元

        自世纪之交,儿童诗逐渐被边缘化。除去艺术与市场等现实性的矛盾,这一“式微”,也隐含了我国儿童诗创作发展过程中艺术规律的问题,诸如儿童诗的境界、儿童诗的题材、儿童诗美学风格的多样化追求等。

        从黄遵宪倡导“我手写我口”、引俗话入诗至今百余年间,我国儿童诗创作走过了一条由“从无到有”到“摸索前行”,由“激情高涨”到“边缘沉寂”的发展历程。自世纪之交,儿童诗逐渐被边缘化。除去艺术与市场等现实性的矛盾,这一“式微”,也隐含了我国儿童诗创作发展过程中一些艺术规律的问题,诸如儿童诗的境界、儿童诗的题材、儿童诗美学风格的多样化追求等。

        在亟待突破的儿童诗创作领域,韦苇诚然是一位点亮心灯的诗人。他先是潜心翻译《藏梦——外国经典童诗选》,而后在国外经典童诗的浸润激荡之下,再次由儿童文学理论家转身而为诗人,创作出版了儿童诗集《听梦——韦苇童诗选》。借用韦苇先生自谦的话说,是“年在八序的童诗新兵”。他的这本诗集,充盈着“新异”的气息,时时牵引着阅读者反思童诗既有的诗学观念。

        《听梦》诗集计七辑,分别为:“扑鼻家香”、“荷塘听梦”、“鸽哨声声”、“种植歌声”、“花脖长长”、“鸡听鸭话”和“绿色声音”,风格、题材各异,一如书封,五彩斑斓。

        “扑鼻家香”辑,多言家庭亲情。有的柔情似水,如《家香》一首,用语极简,质朴清新,不事铅华。妙处在构思,画面间的呼应,和诗尾悄然而至的太阳,馨香、和煦,温暖人心。也有的硬朗厚实,如《弓》一首,描绘爷爷:“爷爷的背,/不是生来就驼。/那是日子——/从生命树上飘落下来的纷纷

        扬扬;/那是血爱——/在长年流淌的脉管里淙淙涓涓;/那是光溜溜的锄把和弯弯的山路——/是铁皮般的手面和脚掌。/无泪的坚韧,/把自己做成了一张弓,/将儿孙,/一个一个,/嗖嗖地/射出去。”诗作既是童稚的浅语表达,更是诚挚的人生体悟,“爷爷”形象化为岁月的年轮、生活的艰辛,和大山般诚挚的父辈男性之爱。

        读韦苇的“扑鼻家香”辑,不由联想起了台湾儿童诗人林焕彰。两位老诗家的许多诗作既是“会叙述的诗”,又是“会跳跃的故事”。作品于娓娓的述说中又都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温情中的激情”,如水中之火,异常灵动,异常感人。

        “荷塘听梦”与“鸽哨声声”辑则展示了儿童视角中的万物有灵、惺惺相惜,是生命之美与童稚之美的会聚。《鸟家》讲述一个“大树从来不说的秘密”,充满了童话的色彩。诗中一切皆有生命,动、植物自然圆融,《听梦》则娴熟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以多种感官相互借用来描写一只静静停在荷苞上的蜻蜓,“一准儿是在偷听荷花的梦”。《大惊喜》也是备受赞誉的一首,作家仿佛与“蘑菇”通了心气儿,知道它们在约着等“那个嘴边凹着酒窝的小姑娘/一走进林子来”,就“一齐冲出地面去”,给她一个大大的大惊喜。《雨下起来》中,“雨下起来/天空和大地/就开始说话”。也是万物有灵的典范,跳跃的联想,写活了天空与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有声,有色,有情趣。《让路》中,则将冬日纷纷落

        下的梧桐叶的心意,推究为“给阳光让路”,让树下打盹的花猫更惬意。尾句“太阳一眼就看出/它的梦是暖洋洋的”,又一次将自然界万物生灵彼此关爱的美妙世界呈现在小读者面前。

        “种植歌声”辑,敏锐地捕捉了孩子们的内心思绪,每首诗都形象化地展现着“大自然交响曲中一个奇妙的和弦(《牛背白鹭》)”,小视角,大境界。如《我喜欢鸟》:“鸟喜欢飞,/我把鸟养在天空。//鸟喜欢树,/我把鸟养在森林。//鸟喜欢水,/我把鸟养在河边。//我喜欢鸟,/我走哪里,/鸟儿都唱歌给我听。”短短几行诗句,一种祥和、美好、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窗下的鹭鸟》则源自一个冲着窗外遐想的孩子的视角,孩子看到一只鹭鸟,从此便多了一份“别是连页的空白”的担心和期待,担心鹭鸟飞走了不再回来,期待鹭鸟能够在湖边筑巢,能够带着它的伴儿、它的家眷同来。浮想联翩中,是孩子纯净的心灵,美好的愿望。诗人热情褒奖着孩子们纯净清澈的心灵,用诗句记录着孩子们一次次探头窗外的遐想,一次次半梦半醒的邂逅,护佑着孩子天性中对自然的亲善之情。正如《美丽的一闪》末一小节:“也许,美丽本来就如同流星,/美丽忽忽地现,/美丽匆匆地隐,/就只为在我心中刻下一道美丽的闪!”

        “花脖长长”辑则是最具谐趣之美的“另类”作品的汇聚。《咕,呱》是其中备受推崇的一首。诗人将青蛙咕咕呱呱的叫声赋予

        “无意思之意思”,解释为一只名曰“咕”的青蛙和一只名曰“呱”的青蛙的捉迷藏,“咕”与“呱”相互呼唤,于是荷塘中“咕、呱”满塘。风趣的童话手法,杜撰了习以为常的青蛙叫声,富于故事性,并充满谐趣。《不可以》中“街头那警察,/……/你以为他是假人吗?/你往他裤腿上粘张糖纸试试”的好奇鬼,令人忍俊不禁。在诗人娴熟的夸张手法下,《伴手礼》描摹了两个孩子关于礼物的神侃,煞有介事,让人发笑。《方蛇》则更甚,吹牛的大叔也登场亮相,吹出了一条“十丈宽、十丈长”的“方蛇”,洋相百出。即使颇引人思索的素材,在这一辑里,也是以充满谐趣、举重若轻地登场的,如《黑发好看》一首,从孩子的眼里看大人不可理喻的审美观:妈妈将好端端的黑发染成红毛,孩子担心,半夜里“会弄不清我抱着的是妈妈,/还是野山的狐狸”。

        “鸡听鸭讲”辑为少年们唱出了一曲曲埋在心底的歌。《如果我是一只蝴蝶》中:“如果我是一只蝴蝶,/我就不在花丛里飞,/花没有蝴蝶,/一样很美丽。//如果我是一只蝴蝶,/我就飞上一根枯枝,/枯枝会很喜欢我/去做它的一朵花儿。//如果我是一只蝴蝶,/我就飞上一块岩壁,/石头上开一朵花儿,/那才叫了不起!”诗作准确地把握了初出茅庐的少年那股特立独行的劲头和我本英雄的心气。《水想的是流淌》也是少年人的心曲,每段首句以比起兴——“水想的是流淌”、“花想的是结

        果”、“翅膀想的是飞翔”、“车轮想的是奔驰”、“船舰想的是远航”,为少年人鼓起理想的风帆:“既非花纸裱糊而成,/何必畏惧大海风浪!/且看拍天狂涛的那一面/是谁在向你致敬,/为你鼓掌?”《自行车》同样是写给少年人的歌,“如果你要远行,/就请把气鼓足——/前进,需要浑身是劲!”作品于平凡的意象中灌注了主体的生命体悟,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少年心曲。

        在童诗的多样性方面,韦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听梦》中,风貌各异的作品,大胆拓展的取材,诠释与传递了韦苇心中的童诗面貌。重新提笔作童诗,诚如韦苇在《后记——汇入世界童诗潮流》中自述:“我自己姑妄来作童诗操练,在童诗多样性方面做一些愿景性的投石问路。”韦苇的新作,最有意义的突围,我以为有以下三点:其一,是对童诗格调的大胆开拓。这本诗集,充满了实验性。他力图打破似乎只有儿歌适于追求谐趣的创作禁锢,大胆诠释了童诗的“谐趣”之美。其二,是对童诗诗品的大幅提升。韦苇的诗,既有对国外优秀童诗风格的多方借鉴,更有着我国古典诗歌的诗品追求。他看似浅显的童诗中,随处可见精心提炼的“意象”与“意境”。其三,是对童诗主客体关系的深切体察。韦苇的童诗中,没有过来人对孩童期的怀旧与玩味,也没有刻意的成人主题先行,而是完全的沉浸在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之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