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民间立场下的乡村之歌

    孙婧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24日   19 版)

        在当代文坛中,毫无疑问,贺享雍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在相继出版了《后土》《怪圈》《遭遇尴尬》《土地神》等多部长篇小说之后,五卷本乡土系列长篇小说《乡村志》,再次引起关注。《乡村志》系列小说,本真地贴近中国乡村的存在现实,在民间的视角之下,将不同的民间生活场景,展现在中国乡村的旷野之上。他以民间的价值立场感知中国乡村的客体对象,形象地勾勒出了民间的现实基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国农村的土地、政治、民主、法制、教育等问题,在触及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和农民个人生活命运变化的同时,更引发了一场触及人物灵魂的考验。

        在小说《土地之痒》当中,他将自己融入民间,以一种近似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般的姿态,认知乡村世界,认知土地,将民间立场作为自己表述时代、表达生活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而民间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使得《土地之痒》这部小说,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呈现出了与早前的乡土文学书写较大的差别。

        从《是是非非》来看,民间具有着起源的意义,它藏污纳垢,却也真实地反映着乡村社会的政治生态。贺享雍凭借着丰厚的农村生活经验,在创作当中吸收了川东大地的民间文化营养,开拓出了充满活泼艺术魅力的审美空间。尤其是对转型时期乡村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做了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表现,似乎一切是出于情理之中,又抛洒于出人意料之外。如果深入分析的话,贺家湾的毁林事件就成为贺享雍站在民间立场的一个脚注。招商引资的出现,一方面是贺家湾经济复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官商勾结干预农村现实的丑恶事件,作者站在民间立场作了深刻细腻的描写,将对现实的省察,以民间立场写作的方式折射出来。可以说,《是是非非》是贺享雍对其乡土小说文体的一次成功颠覆,而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是运用民间立场颠覆了人们的文学想象,从而揭示出一个在现实的权利中心之外的民间世界。

        小说《民意是天》当中,贺世普所做的诗歌《选票是理,民意是天》,在表达上所使用的民间语言形式,恰如其分地把道德判断的民间价值支点引向了“民意是天”这个为老百姓所能接受的伦理结构。而其所展示的事件背景,正是中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普及化过程,这也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推进村委会民主选举,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但它的失败也在于,中国农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与几千年官场潜规则、宗族、房派、黑恶势力等斗争路程的艰难曲折。

        《人心不古》是一部描写现代法律与地方性本土经验和文化相互博弈的长篇小说。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在退休之后,被贺家湾村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了贺家湾村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到村民心中,让村民们能够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村里纠纷。在自己小姨妹因家庭暴力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但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不得不离开村庄。不古人心的真正意义,正在于疏离于权利中央的民间,以自我的方式拒绝或回避来自社会伦理形态的规约。

        如果说《人心不古》仅仅是一个退休返乡的知识分子的无奈发言,那么《村医之家》则是以“我”的个人历程反应时代变迁的史诗之作。它真实地记录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另一种精神状态,将建国六十年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和乡村道德伦理变化的历史浓缩在贺家湾波涛汹涌的世界里。“我”(贺万山)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在改革开放中又成为一名具有合法行医资格的乡村执业医师。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我”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和拥护。“我”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自己的事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普遍滋长的对物质的信仰与追求,使这种乡间的民间伦理被放逐。大儿子一心只想赚钱,全然不顾医德地当游医,卖假药。小儿子在城里开了个体医院,做出许多违背亲情和良心的事。在民间的社会生活场景中,贺享雍大胆地揭露了当前医疗领域里的不良现象,使这种揭露具有了某种历史意识,发起了人内心关于民间伦理的反思与讨论,重新呼唤了人的道德精神。

        一个理性的作家,是无法疏离时代的。在当今多元、碎片化的文学格局之中,贺享雍始终坚持着作家的社会责任,在当代中国乡与村、村与民、官与民、民与民的矛盾纠葛中,在人与人,人与土地,人与政治、人与伦理之间,层层剥茧,让纷繁的事实落入深沉的思辨,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民间立场的价值内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