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身历十六省 著书二百卷

    ——写在凤凰出版社《缪荃孙全集》(全 15册)出版之际

    吴迪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15 版)

        在晚清民国的文坛上,缪荃孙以其富于传奇的经历和卓有建树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的领军人物,今年恰值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凤凰出版社出版了张廷银、朱玉麒等整理辑校的《缪荃孙全集》(全15册),正是对这位中国近代文化大家最好的纪念。

        缪荃孙(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初字小珊,号楚薌,后改字炎之,号筱珊,晚年又号艺风,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人,出身官宦之家,幼承家学。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第。光绪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后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光绪十一年,被任命为国史馆总纂。光绪十四年,任南菁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一年,又受张之洞之邀,先后赴武昌修《湖北通志》、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又兼掌常州龙城书院等职。光绪二十八年,钟山书院改为江南高等学堂,出任学堂监督、总稽查,负责筹建三江师范学堂(后更名两江师范学堂),为江南近代教育的起步奠定了基础。1907、1909年,他受聘先后筹建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北京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民国成立后,他出任清史馆总纂。1919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

        缪荃孙一生经历丰富,几与整个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和近代中国文化、学术息息相关。学术上深受乾嘉学派的影响,是清代最后一代董理旧籍的典型代表人物,又是积极开创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开创人、奠基人之一,由此他被赞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他集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学家等于一身,自称“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他的主要著述有《艺风堂文集》及《续集》、《外集》、《艺风堂文漫存》、《艺风堂赋稿》、《艺风堂诗存》、《碧香词》、《云自在龛随笔》、《艺风老人日记》、《艺风藏书记》、《艺风藏书续记》、《艺风藏书再续记》以及大量与时人的往来书信等。他的诗文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对于了解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对于认知中国典籍的刻印、流传及内容,都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启发意义;也是探寻当时文人交游及心态的重要途径。他所编辑的书目、撰写的校记、题跋等著作,是全面了解中国古籍收藏状况、准确判定古籍版本和全面认识古籍价值的重要参考。他所撰写的大量学术随笔更是我们认识古籍内容及其价值的珍贵资料。他亲笔书写的完整日记,既是中国历史的细节记录,更是那些年里中国学术运作及学术交流的生动描述。他所倡导的重流通、重实用的图书馆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而他亲手编制的《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和《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对于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的示范意义也永远不会过时。缪荃孙在从事古籍文献整理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整理成果和整理纪录。这些成果,包括各种目录、题跋、校记、随笔等,是我们今天了解有关文献及其相关问题的最重要指南,也为我们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和典范。把这些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并予以出版,相信对图书馆界、学术界都是非常必要的。就古籍整理出版而言,缪荃孙也差不多是近代很有学术影响但其成果尚未被全面整理的学术大家了。

        由于缪荃孙的著作较多,刊行较少,而且基本是刻本和少量的铅印本,大部分还是抄稿本形态,部分仍为散页而尚未编辑,还有一些则散落于各处需要仔细搜集,这既不利于阅读使用,亦不便于汇集保存。学界早就希望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缪荃孙全集出现。

        今将其著作及著述整理出版,必将会推动中国近代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对于重新认识许多典籍的内容和价值以及刻印、流传情况,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迄今为止,关于缪荃孙著作的整理,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艺风藏书记》及续记和再续记,山西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云自在龛随笔》,其他的则多为原样影印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艺风老人日记》,更多的仍然是早期的刻本甚至是稿本,极不便于使用。比如《艺风老人日记》虽然影印出版有年,但由于原文为行书手写,难以辨读,一般研究者使用很不方便。

        十多年前著名文献学家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曾组织人员,以“缪荃孙著作三种”为题,开展对相关作品的点校整理,并已汇辑了许多珍贵资料且进行了初步的点校工作,可惜此事由于王先生的过世和其他原因而中辍。

        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缪荃孙全集》是第一次对缪荃孙的著述文献作全面、深入、系统的整理辑佚校点研究,是首次以全集形式整理点校出版,资料完备,具有集大成的特点,为研究中国近代学术文化提供最基础的文献,为研究缪荃孙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提供了全面的文献材料,具有填补空白作用,堪称嘉惠学林,功德无量。

        此次辑校整理《缪荃孙全集》,具有三个特色:

        一是搜集汇辑齐全。缪荃孙著作在其生前就有刻印,近些年也有过标点整理,但总体上是比较零散的,不能反映缪荃孙学术成就之全貌。《缪荃孙全集》虽然也有放弃和遗漏,但其主要的著作基本上都包括了。特别是把之前未经公布的散见的书信、序跋以及虽有结集但深藏于图书馆的原始材料予以搜集、汇编,既是对缪荃孙著作量的扩充完备,也解决了学者使用图书馆稿本资料的许多困难。比如,所收录的一千多通书信,无论是集中收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还是散见于其他机构、个人以及拍卖市场上的,假如没有这次的集中搜集整理,恐很难为世人所见。又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金石分地编目》稿本有十六卷、50多万字,在整理之前,学者要想全部获得,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点校准确。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的整理成果,使重新点校具有进一步准确的效果。同时采取整理者互校和邀请专家通校的方法,尽量减少讹误。尤其对缪荃孙的稿本以及书信、题跋等散见作品,做了非常仔细、非常艰难的释读,付出了大量可以想见的艰辛劳动。点校、标点,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文字、断句所造成的障碍,更便于学者和读者的阅读使用。比如《艺风老人日记》的原稿虽然已经影印出版多年,但许多人感觉使用依然不够便利,从而也极大地影响了其运用的效果。读者以此次整理的文字为参考,再进一步去阅读和利用原始的资料,必定会提高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方便和便利读者使用,这应该是古籍整理的最主要目的。

        三是具有开创意义。该书首次完成了对缪荃孙现存著作的汇集和标点整理,全集共分六类: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体例创新,全集只收录缪荃孙著作以及辑编的目录类著作,其他如方志、诗文汇钞、辑佚以及为他人代撰著作,均不收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方便阅读。

        本项目主持人国家图书馆张廷银编审、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均受业于启功先生门下,获文学博士学位,于古籍整理研究均有较深的造诣。张廷银先生发表过《缪荃孙与京师图书馆古籍目录》、《缪荃孙致凌霞函释读》、《缪荃孙、丁丙等关于地志文献的信札》等有分量的论文。朱玉麒先生整理出版过《西域水道记》、《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等重要的典籍,并完成了张说集的校勘整理工作等。还有南开大学杨洪升教授,曾出版过《缪荃孙研究》等。他们组成的团队在《缪荃孙全集》的整理上,可谓厚积薄发,为全集整理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该书整理和出版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列入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缪荃孙全集》从开始动议到最后完成出版,前后历时八年,由十五位学者参与整理,可谓历尽艰辛。当然,由于缪荃孙是中国近代学术大家,著述宏富,该书规模大,难度大,时间紧,文献的收集仍有不够全面之处,点校整理也难免留有遗憾。但瑕不掩瑜,相信经过学术界研讨批评指正,经历时间的考验后,《缪荃孙全集》一定将会更加完备地有用于社会。相信该书问世后,必将有力推动中国近代文化和学术研究与开展,有力推动缪荃孙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缪荃孙全集》(全15册)张廷银、朱玉麒等整理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定价1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