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我们需要一门叫“生命”的课程

    王泉根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12 版)
    《少年读库,生命教育系列》,王泉根/主编,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即将出版

        我们的教育,需要一门关于“生命”的课程。告诉孩子们,生命有价值,有潜能,有智慧,有尊严。

        生命是人最重大的事情。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而且人人平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我将会是什么?”这是西方哲人纠结心底的苦恼,苏格拉底曾为探索人的生命本质而焦虑了一生。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东方大清朝顺治皇帝一直解不开的心中大惑。谁能读懂生命的来龙去脉?从帝王到平民,从来都是一头雾水。

        生命到底是什么?人要怎样活着?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人世间多少人为此而苦苦思虑,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作家、诗人为此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从战国屈原的《天问》到民国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到俄罗斯普希金的《纪念碑》……苏联军旅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写的那一段关于生命的叩问,曾激动过无数年轻的生命。

        众生的出生、家庭、命运虽然千差万别,但归宿都是殊途同归。在死神面前,众生既有各种悲叹,也有各种超越。佛教求诸佛法,超越轮回,追求彼岸来生,极乐世界;道教服丹辟谷,重生贵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基督教信仰上帝,救赎原罪,追求灵魂净化,进入天堂……宗教似乎为迷途的生命指引了路津。

        可是,尘世间多少人依然困惑,迷茫,在挫折面前,在苦难面前,在失败面前,在绝望面前……他们难以承受精神的大痛苦、大崩溃,从而选择了自我生命的毁灭。更有一些生命,甚至是年轻的生命,仅仅是因为某种不如意、不称心、不快乐,竟也选择了毁灭。

        生命的大愉悦是什么?大欢喜是什么?大智慧又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开设了那么多的课程,却没有一门关于“生命”或者“生命学”“生命教育”的课程。我们的老师教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知识、观念、意义,却从来没有细心地与我们讨论过关于“生命”的问题。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与教师真的做到了吗?生命,这一人世间最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偏偏又被忽视了呢?

        这是教育的缺失?这是教师的失职?都是,但又都不是。

        因为生命实在是太深奥,太神秘,太丰富,太复杂了。

        古往今来,人的问题是一切学科的起点、终点与中心。人类的一切思维成果,哲学的、宗教的、心理的、伦理的、教育的、文学的……无不指向人自身,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意义,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需要一门关于“生命”的课程。告诉孩子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精彩生命。生命有价值,有潜能,有智慧,有尊严。生命需要爱,生命能体验,生命是抉择,生命充满“是”与“可能是”。

        生命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以生命为基点,整合各种学科有关生命的资源——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生命资源,唤醒和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生命道德与智慧,引导年幼一代追求生命价值,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陶冶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与意义。

        文学托举梦想,审美优化生命。生命在呼吸之前,生命就是当下。把握我们的每一天,活好我们的每一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