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职业教育的他山之石

    宫敬才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10 版)

        上帝对人类第一人亚当命令到:你必终日劳作方得衣食。这个神话故事的隐喻意在表明,劳作是人的宿命。确实,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只能靠劳作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劳作的形态千变万化且不断地向更高级形态演进,结果是满足需求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内在品质越来越精致。尤为重要者,人类通过劳动获得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高,以至于要为堆积如山的商品卖不出去而发愁。

        结果背后的原因何在?不同学科中的才智之士各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跃居前台者往往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等,易于被人忽略者是教育学家的看法。摆在我们面前的《外国职业教育通史》给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教育便以学徒制的形式应运而生。及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尤其是工业革命后,职业教育走向社会历史的前台,占据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处于与普通教育并肩而立的位置。通过职业教育,昔日被人鄙视的劳动者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变得勤劳且智慧,而国家则藉由高素质的劳动力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激烈的国家间竞逐中立于不败之地,且能牢牢把控经济发展的主导权。这样的例证有很多,率先成功者是德国,继之而起者是日本、瑞典和澳大利亚。即便是现在,像韩国和新加坡这样的资源贫乏型国家,仍然能以发达的职业教育为支撑保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德国的例证最能说明问题。按照德国经济腾飞的设计师李斯特的说法,19世纪中叶的德国人是英国人“担水劈柴的粗工”,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后,德国经济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就远远超过了英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世界的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德国经济则是一枝独秀地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人们发现,德国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是传统性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拥有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第64页)。这种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与普通教育体系比肩而立,又通过职业训练场的形式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诸多例证表明,现代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支撑点是发达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我国已深深地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但在现代经济的价值链中,我国经济处于低、中端位置,在高端的价值份额则少得可怜。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由诸多原因造成,职业教育的落后是基本原因之一。例如,职业教育的立法明显滞后,从1996年到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未作任何变动(第393页),但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其客观需要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此种状况的存在由认识不到位所促成,仅仅从经济层面定位职业教育,视其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稀释了已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致使高等教育总体在量上有所扩张,质量则是明显下降(第390页)。总之,就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太小,质量不高,远未达到有质有量且有层次的体系化水平,更难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第395页)。

        我国职业教育的明显落后与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改变这一状况的第一步是反思,认真和彻底地审视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状况,吸取他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以便尽快地改变我国职业教育落后的状况。说到吸取他国的成功经验,《外国职业教育通史》的出版既适时又必要,尤其是其中时间、空间、类别、层次和内容的“通”,可以使外国职业教育史“他山之石”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