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语文是万科之母”。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真正文化、社会意义上的中国人。但长时间以来,我国大陆的教育体制下,出现了诸多令有识之士担忧的现象:接受采访的学生如同背诵课文般说出大段似曾相识、虚头八脑的话语;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中文系本科生甚至在大学四年里也没有能读“四大名著”……现在的大学生几乎全国计算机二级、一级证书人手一份,可为什么连最起码的、本民族的文字都写不好?
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不妨学学数学中的“减法运算”,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知识,他们可以接受什么知识,剔除那些早已为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所证明的弊病或陈旧方法。具体来说,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所占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语文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文教材向来是“文以载道”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语文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人的审美追求、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语文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塑造美的心灵,这有利于促进语文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实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语文教学改革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21世纪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科学文化高速发展和高度信息化对语文课程的严重挑战,处理好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文化新知识高速无限增长的矛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的优势,继承和发展我国母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形成具有中国语文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语文课程设置的民族化。在课程改革中,还应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意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确保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应着力纠正传统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的片面倾向,加强阅读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总之,中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本是一门最生动、最充满创造性、最洋溢活力的课程。学生喜欢语文课,本是理所当然的。让语文课成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或许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是会成为现实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