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友顾盼的一则网帖引发关注。顾盼称自己的外公王之炀希望能把自己小时候先生教的古诗词曲谱传下去。一些动漫音乐人,琵琶、竹笛等古典音乐演奏者都加入了为王之炀老人演绎《长恨歌》的队伍。顾盼的网帖迄今为止被网友转发了5万余次,而她也陆续收到了20多个网友的吟唱版本。(扬子晚报9月18日)
诗歌诗歌,既是诗词,也是歌词。我们很多古代诗词往往都是可以唱出来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学习古诗词往往只限于背诵,解读创作背景,诗人简历等等。
客观而言,用唱歌的形式来传承古诗词效果肯定比死记硬背要印象深刻得多。吟唱本身就是一种记忆的方式,也是对诗词的一种演绎。诗歌唱和,这本来就是古人的一种交流方式。就类似于今天我们在KTV唱流行歌曲一样。
相比于古诗词的流传,其伴随的曲谱则很多都已经流失,这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86岁的王之炀老人对于《长恨歌》、《滕王阁序》、《木兰辞》等古文背起来丝毫不会停顿,这恐怕要归功于旧时古诗词教育的唱作形式。《长恨歌》等古文,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在课堂上学过,可现在又有几个人还能背得出类似于《长恨歌》这样的古文?恐怕没有几个。
文化大家范曾表示:“最初诗词与歌曲为一体,但由于历史的动荡和记谱理论体系的不成熟,现存《诗经》脱离‘曲’,以纯诗词的形式留存,不过,它依然记录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一些流传下来的曲谱仍然很有生命力。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曲谱在民间乐曲山西八大套中保存下来,至今仍韵味十足。类似于王之炀老人这样的活曲谱,如果不及时进行口述和整理,那将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古典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光靠进入课堂,光靠考试很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多种形式的普及,比如古人的对对子,吟唱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现在歌坛来说,这些古曲谱也是很珍贵的专业资料。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不错的中国风的作品,但与传承下来的《长恨歌》这样的作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这些作品已经经过了几代人的传唱才流传下来。
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元曲,他们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我们学习古诗词,如果缺少了吟唱这种形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重拾古典诗词的吟唱传统,不但有助于我们的古诗词教育,更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辽宁省沈阳市 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