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语文课本没古诗有点太极端

    徐刚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24日   08 版)

        最新版的上海一年级语文课本比原来薄了很多,不仅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了6个单元40篇课文,篇幅总量减少了30%,识字量和写字量也分别比原来减少了16%和45%。(据澎湃新闻网8月26日)

        在减负的大旗之下,教材瘦身几乎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共识。不过上海将古诗从教材中全部删去的做法似乎有些极端,令人难以认同。

        一年学8首古诗,这样的任务实在算不上太重。因为在孩子幼儿认字启蒙阶段,所学的诗歌恐怕都远超8首,更不要说课外辅导班上所接触的诗歌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古诗里面那几个生字也实在有限得很,减与不减实在关系不大。

        古诗虽古,可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相比而言,古诗实际上要比那些幼稚的课文要有味道得多。姑且不论内容如何,单是那文字精炼程度和朗朗上口就今非昔比。如果再往深里说,古诗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抛弃了古诗,无异于割断了文化的血脉。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删这删那的问题。小学删古诗,中学删鲁迅,同时又加上什么周杰伦的歌曲,姚明的故事,到头来,教材虽然薄了,可学生的负担却没有减轻。因为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没有减少,素质教育要求读的课外辅助资料也没有减少。如此看来,删减教材的古诗未必就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认识几个生字那么简单,因为古诗词实际上代表的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是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教材编写既要注重时代特点,也要关注文化传承。厚古薄今或者厚今薄古都不是客观的态度。小学一年级课本没有古诗,这确实是一个遗憾。

        辽宁省沈阳市  徐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