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书摘

    穿布鞋的马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24日   16 版)

        2014年9月份,马云和他的团队会登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那个舞台,那一刻的马云会想什么呢?那些他受过的难以言说的委屈,那些不期而至的苦难,那些被骂成骗子的尴尬,那些被人打击的伤痛,那些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生死节点的心悸,那些类似于《东方时空》中拍摄到的被人呵斥、被人拒绝的场景,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哪怕一秒钟吗?

     

    海博翻译社

     

    1992年第一次创业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当时杭州师范学院500多名毕业生中,马云是唯一一个被分到大学任教的本科生,其他的都被分到中学教书。当时改革开放已经10个年头,人们思想活跃,不会再稀罕所谓的“铁饭碗”,而更看重如何赚钱。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也为了给学校树立个好的榜样,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马云不想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便痛快地答应了。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马云教学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不喜欢一言堂的死板授课,他更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所以,在马云的课堂上从不乏欢声笑语,学生们都很爱上马云的课,马云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

     

        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国,既懂英语又懂贸易的人才很稀缺。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职,不能全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马云对那几年高校任教的生涯很珍惜。时至今日,马云已经蜕变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提起当时在大学教书的日子,他还十分怀念:“我是教师出身,我曾经在大学教过6年的书。”2004年,马云回到母校杭州师范学院演讲时,他对台下的学生讲:“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大学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不光是学书本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创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些经验。”

     

        在大学教书的那段时间,是马云厚积薄发的阶段,不但积累了人脉,还沉淀了心性。在兼职做英文翻译的时候,马云发现身边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师都赋闲在家。创办一个翻译机构把他们全动员起来的念头油然而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选址杭州青年路27号,这个近30平方米的地方现今作为海博翻译社的一个接待部被保留下来。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所有的员工加起来5个人。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翻译社经营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足千元。入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为了挣更多的钱,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为了推销产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医院及个体诊所。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几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在经营翻译社的过程中还出现过另外一个问题。当时他们请了一个有出纳经验的女孩子收钱。后来不断发现当天实际的营业额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但是当时大家都是抓大不抓小,没有太在意。直至三四个月后才发现,那个女孩每天从翻译社的收入中拿走一两百元。这个事情让马云得出一个教训:小公司也需要制度,也需要体系。

     

        1995年,亏损3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5年之约已满,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学校领导,还有马云的朋友纷纷挽留他,但马云却意志坚定,他说:“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工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到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学生们。”辞职之后,马云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他发现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马云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今天,海博翻译社已如当年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多年后,关于这段创业经历马云轻描淡写地提到:“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现在打开海博翻译社的网页,还能看到马云手写的一句话:“永不放弃!”在这句话旁边配了一张马云食指轻轻靠在嘴唇边的照片。现任的海博翻译社社长张红回顾马云当年的创业经历时,感慨地说:“当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个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了,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是充满生机,他能带给他身边的人生活的激情。”

     

        关于创业的问题,马云在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青年人创业”大会上讲过这样几句话:“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想。 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找到一流的对手

     

    2003年大战eBay

     

        eBay是1995年9月在美国成立的一家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它的经营口号是“希望帮助地球上任意人完成任意商品的买卖交易”。2001年 eBay全球年度销售额已经超过90亿美元,当时的eBay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C2C公司。易趣是1999年8月在中国成立的一家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到2001年易趣已经拥有440万的注册用户,日均成交金额250万元人民币,已是中国电子商务C2C领域的老大。

     

        2002年3月,eBay收购了易趣33%的股份。这个时候,马云发现了这个未来的竞争对手,而且预估eBay最终会完全收购易趣。在他们还没意识到阿里巴巴将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时,马云决定出击。

     

        说起和eBay的竞争之道,马云思路清晰:“eBay是一个大市场,是做 C2C的。然后我觉得思想一样,既然它可以做C2C,我们可以做B2B,有一天它做B2B容易,我做C2C也容易。现在我想跟阿里巴巴所有会员说的是,阿里巴巴现在很好,淘宝是阿里巴巴整个商机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相信在座的人,你们都知道,现在这个市场逐渐在成熟,以后不会存在B2B和C2C。所以淘宝到今天为止,成长的速度非常之快,我们从一两年前,说想创办一个中国第一,现在我们改变主意了,我们要做世界第一。信心我们越来越足,而且我们的士气也越来越好。”

     

        2003年4月,马云开始筹建自己的C2C淘宝交易平台。淘宝刚推出的时候,虽然陆续有会员在淘宝上开店,但流量并不乐观,交易也并不活跃。于是,阿里巴巴准备投放1亿资金来推广淘宝。但是,当他们去各大门户网站投放广告的时候,却发现eBay不但已经抢先投放,而且还同门户网站签署了协议,协议中规定它们不能接受同类电商网站的广告。

     

        最终,淘宝的推广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口碑相传,这种方式给淘宝网带来了第一批会员。第二个阶段是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对淘宝网来讲,是没有办法在门户网站上做广告的。而且那个阶段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短信的规范力度,使一大批靠短信业务为生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网站失去了利润来源。淘宝网就是在这个时间针对这一群体做了大规模的推广。第三阶段,就是从2003年底到2004年初,业界对淘宝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淘宝相继跟搜狐和MSN建立了联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打破了一度被垄断的排他性惯例。

     

        2003年6月,如马云所料,eBay以1.5亿美元收购易趣公司剩余的67%的股份。2003年7月,阿里巴巴完成了第四轮8200万美元融资,这在当时是中国互联网上最大的一笔融资。投资人包括软银、富达投资、GGV和TDF风险投资公司。这笔钱为马云在C2C市场上挑战eBay提供了更多弹药。

     

        自2004年9月17日,eBay和易趣接轨后,导致了解了他们大部分客户逃跑的局面。eBay用的是美国完善的支付体系和信用卡体系,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卡体系。最终他们的接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网上卖的五六美元的东西,邮费却要20美元”。这导致eBay的大量用户向淘宝转移。

     

        和eBay向入驻商家收取入场费和交易费的方式不同,马云宣布了淘宝网的3年免费战略。免费战略是淘宝在同eBay竞争中的杀伤性武器。2005年10月份,马云宣布追加投资淘宝网10亿元,并承诺继续免费3年。

     

        很多人开始质疑淘宝网的盈利能力,马云对质疑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觉得真正大规模收费的时间还没有到,目前个人电子商务网站采用的收取交易费等方式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也有足够的信心,阿里巴巴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储备,完全可以再造三个类似于淘宝网的网站,而且阿里巴巴在收费之前,也经历了三年的免费阶段。”

     

        没有了盈利的压力,淘宝网的每位员工都能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将淘宝网打造得更加简易,更加方便客户使用。在3年的免费阶段,淘宝网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建设下,成为了一个非常安全坚固,又好用便捷的网站。“我们知道花钱和烧钱的区别,我们也知道在费尽心机赚小钱和将来水到渠成,规模盈利之间去选择。”马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那些质疑淘宝网的人。

     

        马云如此另类的竞争手法,令淘宝网犹如一匹黑马,在电子商务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2006年,马云宣布,与eBay的大战结束。淘宝网已占据中国C2C70%的市场份额,远远地将eBay中国甩在后面。2006年12月20日,eBay宣布与TOM组建合资公司。新公司中TOM占51%的股份,并将主导运营。这也意味着eBay正式放弃了中国的C2C市场。

     

    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2014年美国上市

     

        因为跟马云有过一些交往,有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马云会这么了不起。我说他的确了不起,他身上只有两三点“了不起”,这使他与众不同、杰出。他身上这两三点是什么呢?

     

        第一点,他能看到并坚信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到未来的力量,是马云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会把一个新鲜事物与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不是所有人在联系起来后能够毫不动摇地坚信它,即便全球互联网泡沫出现,马云也在坚信。另外,马云的坚信并不只是观念上的坚信,而是带着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团队身体力行,去普及互联网的观念,用互联网改变商业、行业和售买方式,最后创建了—个互联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第二点,从公司角度来说是使命感和价值观。一个企业,一个几万人的企业如果没有使命感,这个企业就是一部挣钱的机器。当两个人打架时,体力武功差不多,若中间有一个人的使命感强于另一个人,那么,胜利的一定是那个有使命感的人。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是一个经济体的量级,不仅如此,由于其经营的业务及其辐射力,它会逐渐对许多产业和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生态圈的建构者,若没有使命感和坚守的价值观,它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商业文明的影响将会怎样?以如此的体量存在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何以立足?无论从生存还是从内驱力,这样的企业应该也必须有价值观。当然可贵的是这个使命感和价值观是在阿里巴巴规模很小的时候马云提出的。我记得马云曾参加过200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基本是中国最早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嘉宾,后面十几年,他基本上每年都参加。他曾说达沃斯是一所学校,在社会担当和使命感上他向世界级的政治领袖和商业领袖学习过许多,有一年,在我们从瑞士回中国的飞机上,他关于这方面谈过很多。当时我确实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商人在谈如何赚钱,而他却在使命感和价值观上花那么大的力气?作为媒体人,我们是喜欢企业家谈这个的,因为太多的企业家无法从具象上升到抽象,而他能在这样抽象的问题上谈出他的想法。

     

        无论是在我的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同学中,还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同事中,都有许多条件好、专业好的人。但回头看,有一些人变得越来越平庸,有一些人变得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还有一些人进了监狱,但很少有人仍然在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每天为之努力。一样的学校、一样的工作单位、一样的专业能力,为什么人生的状态如此迥异?其根子上的不同,是每个人使命感的强弱和价值观的差异。这两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时时事事决定着人的选择和判断,而这些选择和判断与人生百态发生着极强的关联性。所以,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不是技能、专业、能力、情商,而是人生的使命感和价值观,而企业同理。

     

        第三点,先付出再得到,或者先付出不想回报。这一点其实是马云的好朋友李连杰告诉我的。我在优米网做了一个关于李连杰人生传记性的五个小时的访谈,谈完后我们意犹未尽,又说到了马云。他说马云是他见过的人中,真正能做到先付出后得到的人,其他人都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而马云就是这么做的。李连杰说到这一点时很随意,但我完全记住了,连同他说这段话的表情。其实想想我们周围有太多精于算计的人、情商高的人、爱财如命的人,但最后所得到的财富并不多,人生的结局也未必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先付出再得到这一点做了区分。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他的朋友将遍布各个角落,如果他能说服团队做到这一点,他的团队将是一个不讨价还价、先做再说的团队。

     

        没有使命感,人生会找不到奋斗的意义;没有价值观,奋斗的方式会扭曲。这二者缺一不可,可这两点在社会上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我们看到,人们可以为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但对于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情则可能不那么较劲。而这,正是优秀的人和优秀的公司,与普通的人和普通的公司之间最大分野!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听了这三点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其实,这种回应的态度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是平凡和平庸的。如果有谁相信这三点,并且身体力行,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跃出水平线,进入优秀者行列。

     

        2014年9月份,马云和他的团队会登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那个舞台,那一刻的马云会想什么呢?那些他受过的难以言说的委屈,那些不期而至的苦难,那些被骂成骗子的尴尬,那些被人打击的伤痛,那些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生死节点的心悸,那些类似于《东方时空》中拍摄到的被人呵斥、被人拒绝的场景,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哪怕一秒钟吗?把阿里巴巴做成102年企业的梦想在那一刻还是橙色的吗?那些今天不知在何处的阿里巴巴前员工,马云在这个时候能想起多少呢?在纽交所的马云还会想起他第一次来纽约,因为穷而住在一个四面无窗的房间里的情景吗?因为第一次的体验,纽约成为他不喜欢的城市,而今天的纽约却成了他22年奋斗成果的检阅台,他对纽约的印象是否会有些许改变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个时刻他一定穿着皮鞋,而离开后,但凡有可能,他还会很快换上布鞋。

     

        穿布鞋的马云,是一个可随时打太极的马云,是一个完全不再管身高是多少的人,是一个随性的、还原了本真的马云,是一个脚踏实地、不易随风飘起的马云,是一个不被神化和传奇化的马云。

     

        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穿皮鞋的时代,马云喜欢穿布鞋。

     

        (本文摘自《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王利芬、李翔/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0月第一版,定价:4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