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小说史的作用——评袁良骏《香港小说流派史》

    王景山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17日   10 版)
    《香港小说流派史》,袁良骏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30.00元

        过去曾有过一种说法:当代人最好不要写当代史,因为对许多人物、事件的评价,尚未达成共识,形成定论。说的人自然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也能找到事实根据,但对一些具体人物、事件,真有达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形成了全世界的定论的那一天吗?

        早在三十年前的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开始举办“如何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新局面笔谈”,我认为,“希望用一种类型的文学史来适应并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的需要,是不切实际的”,“应当鼓励不同类型、不同体系、不同角度、不同重点的文学史出现”。

        窃以为,袁良骏的《香港小说流派史》的问世,是和我当年的想法一致的。

        首先我想指出,博览群书是袁良骏撰写这部《流派史》的基础。在他的前此出版的《香港小说史》第一卷的附录一、二“引用图书目录”和“引用报刊目录”里,就可见他所用功夫之深。因此,他在研究香港小说作家、作品的过程中,钩沉稽微、显幽烛隐的成就深受香港前辈同道如刘以鬯先生的称赞。也因此,他能将数以百计的香港小说家、数以千计的香港小说创作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概括为九大流派,眉目清楚。因此,他在绍介香港小说作家、作品时,可以旁征博引,互相比较,左右逢源。因此,他能在无数香港作家的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说创作里,看出他们对新潮流的引领,而在不同流派的小说创作里,或多或少都有现实主义的灵魂和贴近生活的血肉风骨,不绝如缕。也因此,他在绍介香港小说作家、作品时,尽管繁简不同,评价有别,总体上看很少遗珠之憾。

        但这还不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我以为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二:一是绍介作品重于绍介作家,二是绍介作品重在个人感受。

        先说第一点。

        一部小说史是写给什么人看的?什么人要看小说史?估计多半是有关的专家、学者,以为参考;或对历代小说抱有兴趣的人们,用作引导。而我此刻想到的是:一部小说史还可以或者也应该成为更广大读者的一面镜子,从中看到自己,认识别人,以至可以重新进入某一时代,再现历史。

        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名言,千古不易。而我以为,有一种著作可以涵盖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就是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

        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变化,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历史学家治史,重在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叙述、评论,从而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梳理和总结。小说作家创作则不同,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命运,特别是他们各各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面目、感情世界,以及内心深处的心态、意识的发展和变化。历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活人写死了,成为剪纸人像,而小说家却要把已成为历史的形形色色的逝者,复活为一个个原生态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当时的那个社会。历史使您认知过去,了解过去,小说则使您受到感动,如同身历,因而更增强了理解。历史著作必须忠于史实,小说创作则难免虚构,甚至必有虚构。但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总是源于生活,反映了现实的某些侧面。研究明清史,估计《金瓶梅》、《红楼梦》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其因盖在此。

        远的不说,就以《阿Q正传》为例,和未庄阿Q那一辈见过面的人,现在恐怕是绝无仅有了。但阿Q这个虚构的人物,却历经几个时代,现身各类社会,其形象栩栩如生,好像仍然活在我们的周围,活在我们的面前,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因此我认为,好的小说史可以起三种镜子的作用。

        再说第二点。

        1991年我在拙编《鲁迅名作鉴赏辞典》编后记里,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此书名为“辞典”,实际并非严格意义的辞书。既曰“鉴赏”,更应具有“鉴赏”的特色。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无法避开主观性,甚至必须要求主观性。鉴赏文章不是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看法不妨见仁见智,风格更宜多彩多姿。只要心中有鲁迅,目中有读者,则鉴赏文可全面作论证,可感慨于一端,可像杂文,可似随感,可多学术气,可有江湖气,可以论见长,可以史取胜,可客观介绍,可主观发挥,可严肃,可平淡,可典雅,可幽默,可率直,可含蓄。总之,但愿读者在读鉴赏文时,不但可知鲁迅原文的风格特色,亦可见鉴赏文执笔者的风格特色。

        但,写小说是一回事,写小说史是另一回事。各类小说展示的具有立体感的、五光十色的社会众生相,进入某些文学史时往往也变成了平面的黑白剪影,缺少了小说原有的形象性和生活气息。

        《流派史》则是具有著作者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一部学术著作。著作者的心直口快、态度鲜明、无所忌讳,为我所深知,在《流派史》里也是一览无遗。他的笔锋常带感情。他笔下绍介的千百篇香港小说,几乎无不从个人阅读的感受、感触、感想开始,继之以简要分析,而终结为熔感性、理性于一炉的适当评价。

        文学作品总应以感人为第一义,小说更是如此,绍介小说的小说史对此似亦不应轻视。

        历史在小说中复活,也在《流派史》里复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