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汤老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韩海燕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17日   08 版)

        汤一介老人虽然离开了人世,可他依然活在我的心里,活在燕翼学子的心里。2007年10月20日,我家举行燕翼堂义塾挂牌仪式,先生在百忙中以中华孔子学会的名义发来了贺信: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前夜,而民族的复兴要靠中华文化复兴的支撑。中华文化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它培养者我们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人,已成为中华民族生长、发育的根。

        义塾是基层文化普及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现在在榆林成立了燕翼堂义塾,将使中华文化又多了一传播阵地,这无疑是件可喜的事。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代的人为学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今天的人为学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我们今天读古圣贤书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的修养,要做到“闻道反己,修身者也。”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这就是修身。每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把道德学问修养好,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宁康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为社会福祉尽点力。

        汤先生这封信,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而且教给了我如何下手,首先在什么地方下手。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然而,民族的复兴要靠文化的复兴来支撑。文化的复兴,说到底是人的复兴,人心的复兴。在今天,人的复兴,人心的复兴,是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都先得从自己做起,“反求诸己”,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家里人,自己家里做到了,才能影响朋友、亲戚、邻里。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人心变好,把人做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我退休前一直从事的是文化工作,可长久以来我却不知道文化工作的根本是什么。以为吹拉弹唱,画画照相,写写标语,喊喊口号,就做好了我的工作。至于“反求诸己”、“修身者也”闻所未闻。先生的信,如雷贯耳,令我耳目一新,使我知道了今后应该怎么做文化。

        孔子的弟子听到孔子一句好话,生怕忘了,赶紧“书诸绅”(写在自己的衣带上),准备一辈子奉行。我则把先生这段至理名言印在教材里,以便天天能看到,并付诸行动。因此,汤先生虽然不在我们的身边,就如在身边。

        2011年7月22日我到了北京,请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帮忙,让我拜谢拜谢汤先生。逄飞说,汤先生正在编辑《儒藏》,忙得很,要见汤先生很难很难。不过,汤先生倒很乐意见见你这个来自民间的学者。我听到此话,很感激。

        按预约的时间,我们走进了汤先生的书房。是一位很瘦的老人,可眼睛却格外的明亮,很精神。没有客套。一落坐,他就迫不及待地问下面的情况。我便把2001年创办义塾,到2008年在榆林世纪广场开展群众性诵读经典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他听得十分仔细。当我说到一个开摩的人带领两个孩子参加广场晨读,改变了一个家庭的事例,汤老显得十分高兴说“好,太好了。这样,就把文化的根扎在实处了。”我说,还有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带领她的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家长也受益。汤先生更加兴奋,站了起来,说:“如果我们的教师能这样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体系,就会重新建立起来........”

        汤先生勉励我继续做下去。义塾重在一个义字,义,人之正路也,一定要坚持下去,既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太急,拔苗助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宽广,同我们一起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们的路越走越广阔了,同我们一起走的人越来越多了。可就在这时,我们的领军人物——汤一介先生却离我们而去。

        汤老,放心走吧,我们一定永远记住你的话,更加努力为复兴中华文化尽力,为社会福祉尽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