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

    数字出版人谈 数字出版问题与盲区

    本报实习记者张倩茹采访整理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9月10日   18 版)
    王君(童石集团CEO)
    吴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吴镝(十一世纪出版社数字出版事业部主任)
    游振呈(长江学习工场董事总经理)
    常晓武(接力出版社副社长)
    田龙(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副主任)

        王君:与互联网共生,而非道具

     

        互联网时代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是全方位的。传统的数字出版是“假互联网出版”,只是单纯地把纸质产品电子化。我认为,它只是数字出版的形式之一,不能成为全部。真正的互联网出版,是直接由互联网产生的出版,是不经过纸质媒介的。当出版不再经过纸质媒介,整个出版过程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产品与用户互动的产生,以及这种互动所带来的创新的增加。互联网出版的更新频率非常之快,处于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这正是互联网出版与纸质出版最大的差别。此外,互联网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的阅读模式,作者与读者之间由单向传递信息转化为了双向传递信息,产品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用户需求会直接转化为产品内容。

     

        在数字出版的产业转型升级中,我们同样面临着种种困难与迷惑。除了运营人才之外,我们也很难找到具有互联网内容创作能力的作者,作者的意识仍然无法转变,停留在过去单向交流的阶段。我认为目前的产业环境需要改善,有时作者之所以无法做到与读者沟通,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其读者在哪里,缺乏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平台。因此,我们急需构建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互相沟通的平台,提高读者对作者的黏着度。另外,版权保护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盗版的存在极大影响了作者与出版方的利益,这同样是导致数字出版陷入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童石正致力于构建一个移动端与PC端的互联网内容平台,希望能够做到与互联网共生,而不是单纯地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道具。如此一来,线上与线下的想法将能够更加同步,纸质出版与互联网出版也能够做到广泛的共赢与共生。

     

        吴山:政策层面请允许试错

     

        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于专业少儿出版社而言,我们的消费者不仅仅是少儿和青少年,还包括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他们正在形成全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体验,抓住在互联网时代成熟起来的消费者的心理,是当前出版商必须面对的新要求。在编辑策划初期,就要考虑到出版产品一纸多屏的设计;营销上要设计跨界跨媒体跨平台的推广方案。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环境对编辑和营销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复合的要求。一个不懂社会学、心理学的编辑或营销人,一个不了解新阅读终端特性的编辑或营销人,一个不会把自己打造成为自媒体的编辑或营销人,将很快在互联网的环境里觉得自己工作空间的逼仄与孤立,举步维艰。

     

        跨界运营人才的缺乏,是少儿出版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大问题。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内容运营,或者是转型升级中的衍生行业拓展,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理念的到位执行的。与市场脱节的学校教育还无法向出版社输送成熟编辑,在原出版社体制内一直埋头苦干的编辑的转型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培训;懂新媒体营销的营销发行人员也需要互联网营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意。因此,我们面临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掘培养适应当下互联网环境的新出版人。

     

        要解决人才缺乏的大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能自主学习的新媒体时代的学习型团队,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互联网时代对数字出版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我们也殷切希望政府在政策层面上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平台与实践机会允许试错,鼓励探索,扶持研发。

     

        吴镝:吁建独立于运营商之外的数字出版销售平台

     

        由于新技术给互联网带来的多样性,使得出版产品应该打破传统的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出版产品均以内容为内核,但其外在形态应该是多样的,不应该简单地只以纸质的形式而存在,它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电子书形式,甚至也可以是一段音频文件等等,能够以不同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出版业面临的并非只是挑战,传统出版与新技术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它们需要融合。传统出版与新技术各有优势,新技术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新的可能、新的方式,为传统出版带来了凤凰涅槃的可能。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出版更多面临的并非挑战,而是共生与机会。

     

        在现今的数字出版行业中,我认为有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为内部问题,一为外部问题。内部问题是要重塑出版流程,传统的出版流程已经明显无法适应现代的出版需要;外部问题是要构造良好的环境,形成适当的经营模式。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泥沙俱下,较为混乱,用户的付费习惯也迟迟无法形成,这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数字出版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因而也就很难不断创造精品,也很难提供优质而持续的服务。加之现今单调的经营模式,也同样束缚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造一个平台,来让数字出版有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应该形成一个以内容为线、以不同产品形式为珠的闭环,独立于几大运营商之外。其次,应该构建一个自有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发散、推销自己的产品。要构建这个模式,需要国家净化市场环境、提升网络秩序,而至于市场的问题,则应该交由市场本身来解决,政策层面的干涉不必过多。

     

        游振呈:延长价值链,缩短供应链

     

        互联网的大范围覆盖,为我们所带来的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对传统出版冲击不可谓不大。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渠道接触到更多产品,但是也造成了出版资源的良莠不齐。对我们而言,希望肩负起了更加艰巨的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少儿阅读资源,传承长江少儿集团长久以来“科学、经典、阳光、成长”定位的重任。我们公司的成立,正是响应了“延长价值链,缩短供应链”这样的时代要求。这意味着,出版产品和营销模式都将跳脱出传统出版的桎梏,打拼出一条新出路。

     

        在紧抓传统出版物的同时,我们公司对产品做了多方位的规划,开发出了多种便于传播和使用的产品,数字产品从静态电子书到多点触控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从移动终端上的app游戏到网络平台上的大型竞赛游戏,一方面极大延长了优质产品的价值链,另一方面也做到了这些产品的“全介质、跨媒体”发展。在产品营销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依托于我们的“幼教云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全面整合优质产品,让消费者根据需求有更多的选择。云平台建设同样是少儿集团产业链整合的重点所在。不同于传统幼教产业主要由教育机构承担了产业链整合的情况,幼教云平台承担起了为前端客户整合需求的重任,并以此作为依托向产业链上方进行整合。而且云平台对客户资源整合速度更快,整合成本更加低廉,将对长江少儿集团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大帮助,持续带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

     

        云平台的内容范围涵盖了幼儿教养专家锦囊、幼儿教育数字课件、品德养成优质动画、儿童成长互动游戏等内容,“育”“教”“娱”“乐”,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平台的建立也使长江学习工场省去了寻找多方技术合作的麻烦,从而与缩短供应链的构想相契合。

     

        常晓武:倡多重股权结构吸引人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时代对出版业的要求不断增多,当今的出版业也需要产业解构、重建与升级。我们面临众多新的挑战与要求,我们需要从网络上发掘新的出版主题,在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上需要通过互联网不断地与用户、消费者进行沟通。在营销手段上,我们也必须将目光从传统媒体扩展至电商、微信、微博等更大范围的新媒体;在产品形式上,我们需要适应数字阅读的潮流,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阅读习惯。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研究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阅读行为的发生与阅读习惯,从而进行产品优化。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对我们出版业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

     

        我认为,现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困惑在于,我们的盈利模式是清晰的,但是不够成熟,而这种不成熟并非只靠几家出版社或者政府主导就能够完全解决。这种不成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譬如内容的供给、纸质图书与电子书之间的平衡、儿童电子阅读时间受限制、网络版权保护、用户付费使用习惯培养、利益分配链条的公平性与平衡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解决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出版社往往会有些无奈,所以数字出版相对来说进展比较缓慢。

     

        除此之外,我们在数字出版中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做数字出版的产业内部人员往往对数字出版本身理解程度不足。其次是业务转型中各个部门的协调性不足,因为数字出版的利润较低,获得的理解与支持相对也较少。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提倡多重股权结构与更多资金的融合,这样既能吸引到更多高端人才,又能吸引大量外来资金,而资金的充裕同样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具有良好效果。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靠全行业、全社会习惯的培养,这同样又是一个过程,但我相信习惯培养的过程将是很快的,只要将国家政策的支持、全行业竞争模式的改良与全社会对于出版物使用、购买习惯的优化相结合,数字出版一定会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

     

        田龙:互联网出版监管存在缺失

     

        我们一开始只是做数字内容的推广,免费的时候当然反响是比较好的,但一旦收费,下载量立刻剧减。用一般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免费是没有问题的,但收费就会遇到种种阻碍,国内的互联网产业都是如此。所以我认为数字出版应该和纸质产品相结合,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消费者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大家都习惯于买纸质产品,所以如果将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相结合,再利用促销、折扣的方式进行销售,消费者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一本书如果加上一个CD或VCD,那么就能够适当提升一些定价,以这样的形式转化销售方式,也是很好的方法。

     

        由于互联网产品的特性,我觉得国家在政策层面需要做的是打击盗版。现在有很多的程序和电子书实际上是把正版内容拿去拼凑、修改一下,而不用支付版税。现在免费的资源太多了,盗版商转化我们的劳动成果,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他们反而能够从中获利,正版商的市场份额与生存空间就会变得更加狭窄。所以如果国家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整个市场就会变得相对有序,行业竞争也会趋向良性化。我们出版社是具备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但是这个许可证在实际数字出版的实践中并未起到作用,有证和无证实际上没有区别,所以在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的监管上是存在很大的缺失与漏洞的。此外,关于数字出版的国家资助问题,有关部门虽然在文件中屡次提及数字出版产业的资助,但是这种资助是零散的,并未实际建立起一个大的数字出版平台,标准也不够完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