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为组建翻译“国家队”点赞

    何勇海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8月27日   08 版)

        日前,依托于中国外文局的中国翻译研究院在京成立,百余名翻译名家、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中国翻译“国家队”的诞生。舆论认为,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展中国形象,都需要通过语言转化才能得以完成,因此打造一支强劲的中国国家翻译队尤其重要。(8月1日《新民晚报》) 

        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的话来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方面取决于能否及时了解和吸收世界上最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取决于能否及时把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通过最新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成果传播出去。前者可谓‘文化输入’,后者则谓‘文化输出’。让这出入通畅的一座关键桥梁,就是翻译”。可以说,翻译“国家队”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迫切之需。

        从文化输入来看,要及时获得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咱们的翻译力量就应该成为强有力的后盾。可现实是,翻译往往是文化输入一大瓶颈。比如“零翻译”在我国大行其道,“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类似让人不明就里的表述在出版物中屡见不鲜,造成阅读障碍,引发公众不满;WiFi、CEO、MBA、CBD、VIP等大量外语词,也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出现在严肃学术期刊里,伤害了汉语纯洁性。

        造成文化输入的“零翻译”现象,优秀翻译人才匮乏是原因之一。优秀翻译人才匮乏,则在于我们对翻译行业不重视,培养翻译人才不给力,“翻译不算成果”也成为学术评价惯例。导致翻译界人才断层、青黄不接。有专家比喻,好的翻译人才相当于是外来语的过滤器与转化器,翻译人才流失了,过滤器与转化器的功能就会弱化,就会导致“零翻译”这种拿来主义盛行。

        从文化输出来看,要及时把我国最优秀的学术成果翻译介绍出去,要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展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话语权,同样要打造一支翻译“国家队”。然而不必讳言,翻译在文化输出上的瓶颈效应更甚,“中译外”能力似乎更为不足。

        仅拿中国文学作品来说,据说有很多作品是由外籍华人完成的,相对于外国文学作品被引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步伐要慢得多,呈明显逆差状态。因为当代优秀的翻译家很少,一些翻译者不负责任,为尽快推出中国文学译文作品,经常很草率地将许多优秀作品“糟蹋”了。因此文学界有句名言,“一个好作家遇上一个好翻译,几乎就是一场艳遇”,可见对好翻译是多么渴求。

        而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以“文化输出”和“文化输入”为使命,自然顺应了以翻译事业为抓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期待它能力挽狂澜,改变翻译行业的日益凋敝,成为国内外的文化传播者和知识布道者。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