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坚持内容核心 挖掘技术优势 重视人才体系

    出版巨头集结北京 为中国出版业未来把脉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8月27日   01 版)

        本报讯 (记者 舒晋瑜)以“出版业的新未来:方向、路径与动力”为主题的2014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昨在京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围绕论坛主题,结合自身实践发表了对出版业新未来的看法,并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出版资源整合、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对未来出版业的方向、路径进行把脉,并就数字出版、跨界经营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传统出版业与新兴媒体正在不断磨合、彼此适应,融合发展将是出版产业的一次重要变革。新媒体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各种挑战,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发展空间。如何应对挑战,中外出版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内容、技术、人才等重要因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说,内容建设是出版业的核心,是决定出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出版业实现整合发展,在内容建设上要做到五点:一是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新媒体改变的是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并未改变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因此在出版业转型中,强调技术应用的同时,仍要将内容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注重提升内容品质,持续在内容生产上追求专业权威、精耕细作,不断提升内容品质,通过融合发展,使传统出版业的内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延伸和拓展至新兴媒体。三是实施精品战略,四是加强创新,以不断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五是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

        出版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内容建设,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有力推动。励德·爱思唯尔集团首席战略官白可珊也认同内容为王的观点,同时,她还提到技术是加快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白可珊说:“要使用大数据,你必须从各种来源中提取数据,用统计学的方式把数据联接在一起建立分析。另外,要让客户了解你的产品,传播很重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也认为,应该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进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搜集读者反馈,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

        当下数字出版已步入到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的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精准化、精确化阅读需求推动数字出版不断发展、变化,新型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又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提到,新闻出版业从来就是一个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数字出版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业应用的最新结晶。

        朱永新说,应该鼓励传统出版企业与技术企业的合作,重视构建全媒体人才体系。要从“单媒体型”向“全媒体型”转变,从专业型人才向跨媒体、全能型人才转变。人才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措施,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疏通各类人才互相流动的平台渠道。要构建开放式引才机制,多方面吸收、引进先进人才,着力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规模。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操作技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出版,与生俱来就具有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特性。这意味着,国内外出版业同行们将会在一个共同的市场上展开竞争,同时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合作。

        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径简而言之是“两个话题、三进三合”。所谓“两个中心话题”,是指中国出版走出去要以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中国梦的现实作为两个中心话题;所谓“三进”,即进高校、进研究机构、进公共图书馆,这是主流社会的一部分,但与主流社会其它部分的不同点在于,具有交流的开放性和影响的持久性。

        所谓“三合”,即还要在资本合作、渠道合作、选题开发合作上下功夫。这是选准具体话题,突破语言障碍,通过市场运作,将文化商业化,从而放大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谭跃引用《道德经》中“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阐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老子所说的‘势’,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随着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走出去’不仅成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显著的‘势’,也将成为中国出版企业做强做大、实施国际化扩张的一种持续的、内在的动力,进而也成为中国出版企业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不断奋斗的一个历史使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