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共和国文化的那些历史节点

    叶维凯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18日   18 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夏杏珍研究员出版了她主编的《新中国文化建设五十年》。时隔十余年,她又推出了展现新中国文化建设历程和成就的力作《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以下简称《文化事件纪程》),从史料积累和历史评价两个方面,为文化史的撰写作了很好的准备。

        这部长达30万言、汇聚20年研究心得的论著,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有史有论,点面结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文化事件纪程》全书十三篇,六篇是关于新中国六十年文化史的评述,七篇是六十年间发生的重大文化事件纪实。作者指出,新中国六十年文化事业经历了七个阶段:一、布新除旧,步入正轨(1949—1955);二、提出“双百”方针,出现初步繁荣(1956—1957年春);三、一波三折,艰难复苏(1957—1962);四、再遭挫折,陷入低谷(1962—1966);五、一片荒漠,偶露绿州(1966—1976);六、进入新时期,开创新局面(1976—1999);七、步入新世纪,走向大繁荣(2000——)。这样的分段,既与政治发展史大致相应,又与政治发展史有所不同而独具文化史自身的特点。

        对重大文化事件的纪实,也是既有历史过程的叙述,也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比如,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两篇,对形成和实施过程及调整经过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又对其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关于1975年文艺调整,既对毛泽东调整文艺政策的谈话、《创业》批示、纪念聂耳、冼星海音乐会、评《水浒》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评述,又对这一当代中国文艺史上特殊的一页进行了历史的评价。作者指出:“这次文艺调整是由毛泽东直接启动,并自始至终在毛泽东支持下开展的。”“毛泽东调整文艺的一系列指示,不单是对江青等人的批评,其中也包含着对自身错误的反省和纠正。”“毛泽东在文艺问题上纠正了若干指导思想上的偏差。这是1975年文艺调整的前提。”

        第二、材料翔实,持论公允。

        在《文化事件纪程》一书中,作者以大量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和实地考察为依据,对历史事实进行叙述和评论,真实、客观、全面、公允,纠正了一些误传,廓清了一些误断以至曲说,把对文化史的叙述和评价建立在信实的基础之上。

        例如,关于电影《创业》批示,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毛泽东看了电影《创业》以后写下的。作者指出,此说是错的。事实是:1975年7月24日刚做过手术,25日左眼还蒙着纱布,都不可能看电影。《创业》批示是听身边工作人员念了张天民的信以后写下的。毛泽东请医疗组同志看电影是以后的事,看的电影也不是《创业》,是《战火中的青春》。

        再如,关于评《水浒》,由于江青、姚文元等的故意曲解,制造混乱,把毛泽东对《水浒》的评论,说成是批“现代投降派”,并鼓吹《水浒》的要害是“宋江架空晁盖”,用来影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挑拨毛泽东同周恩来、邓小平的关系。作者通过分析,廓清了“四人帮”散布的迷雾,揭穿了他们的诡计。作者通过叙述毛泽东和提问者芦荻的一段谈话,说明“毛泽东这番评论是就《水浒》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认识意义而言的”。毛泽东“进行的是文艺评论”。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毛泽东的心境,说明其评论《水浒》的初衷,解释为什么“毛泽东先前对《水浒》的评论,着重在赞扬它所写的反抗”,而“在1975年8月对《水浒》的评论,而主要就着眼于它所写的投降了”。从而令人信服地指出,毛泽东关于《水浒》的批示“确是有感而发,但并没有具体所指”。并用此后事实的发展说明:“形势完全逆转,一场名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的政治运动发动起来,起因并不是由于评《水浒》运动的开展。所以,不宜对评《水浒》运动的政治作用估计过高。”这样分析和评价,是富有历史眼光的。

        第三,客观全面,开拓创新。

        群众文化的状况,其发展变化、经验教训,这是文化史研究中相对薄弱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文化事件纪程》专设两篇论述群众文化,是此书的一个亮点,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的意义。

        书中指出,“文革”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由三条线或隐或显地进行”,“第一条线是,毛主席、党中央发号召,各级领导组织发动起来的活动。与‘文革’前不同的是规模空前浩大,参与空前广泛,相对来说,内容和形式也是前所未有的划一。“第二条线是林彪、‘四人帮’为其篡党夺权政治服务的‘文化活动’。”“第三条线是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有公开进行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工人、农民劳动之余的口头创作和书面创作”,“还有一种所谓‘地下文学’,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干校文化人写作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是秘密写作、秘密传阅,由此而出现‘手抄本’流传和盛行的特有现象”。这种评述是很有见地的。

        对共和国历史上出现的两次著名的群众诗歌运动“大跃进民歌”和“天安门诗歌”运动,《文化事件纪程》以专篇进行评述,这是先前没有人做过的。

        总之,这是一部展现新中国文化建设历程和成就的力作。有助于总结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为纂写一部史论结合、文质兼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发展的信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夏杏真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1月,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