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重建西方思想史研究的历史视野

    李宏图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18日   18 版)

        西方思想史研究热潮来临,社会民众对西方思想史研究的喜爱将是一种更大的推动力,促使研究水平的提高。平心而论,尽管我们在西方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无论是在理论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还有很多工作甚至空白需要去做、去填补,例如就欧洲思想史研究而言,我们还肩负着理解其研究范式和研究典范,夯实欧洲思想史研究基础的重任。正基于此,我们才决定组织选编翻译这套欧洲思想史。

        这套丛书中,有两本侧重于理论方法,有三本侧重于具体的个案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或“文化转向”的展开,思想史研究范式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研究对象上从原先重视经典思想家的著作转向研究普通民众的心智,因此文本的构成发生了转换,研究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宏大的主题,而是普通人的观念。从思想史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为思想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所以,法国历史学家夏蒂埃对传统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质疑:到底是思想史还是文化史?本丛书中的《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一书就系统介绍了思想史范式转型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在多学科以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这一转变。

        学界已对剑桥学派、概念史等思想史研究范式多有了解,但如何在新的时代境遇下不断推陈出新、拓展思想史研究的范式也值得我们思考。如果说过往的思想史研究多聚焦于单一主权国家或民族国家这一地理空间的话,那么如今,当思想史遇上了全球化,思想史家必须要思考思想史研究如何应对空间的变化,并探求空间要素、空间视域与思想史研究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全球化的空间扩展是否促成了思想史研究的“空间转向”?同样,在概念史研究中,关于概念的空间流转和再概念化也涉及空间问题。举例来说,当我们将英国或者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或者工人阶级作为一种概念的时候,今天中国的经验告诉人们,以“农民工”的特质来对原有的“工人”或者“工人阶级”进行再定义和再概念化将是概念史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内容。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将概念放在不同的新空间中,运用不同空间所形成的经验和资源来处理和理解概念范畴将会扩展出思想史研究的新边界。换句话说,也只有实现了“空间转向”,思想史研究才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升。在这一方面,国外同行已做出了领先一步的表率,例如对“帝国”的思想史讨论。

        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可以在空间的维度上来理解和表达我们所选择的这套译丛的主题和主旨。例如,当我们把欧洲思想史或者西方思想史看作一个整体性的思想单元时,还需要记住它们内部之间的差异,从空间上讲,需要注意其内部各民族的特性。为此,本丛书特意选择了《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希望在“民族”的空间和特性下来理解欧洲思想史研究的各种学术谱系,这种学术史的梳理和反思将会成为研究范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和动力。

        受剑桥学派注重于“语境中的观念”的影响,我们特地选择了关联到欧洲社会体制的两个重要观念——“市场”和“共和主义”——进行翻译介绍。在《历史语境中的市场——现代世界的思想与政治》一书中,学者们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空间来考察“市场”这个概念。一旦引入这样的思想史研究维度,我们就可以理解“市场”概念的历史性以及空间上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特性,而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经济体制要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此书的意义就在于它有助于帮助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重新理解“市场”的内涵。同样,在学术上,对“市场”概念的思想史研究也成为概念史和社会经济史相结合的典型个案。

        受新文化史的影响,思想史家吸收了文化史研究的方法,不仅研究普通人的观念,还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侧重于研究思想或观念如何成为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的认同,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础,而这些观念反过来又如何建构社会的实体性内容。这一研究方法更多地把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借用一句流行的术语,可称之为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本译丛选译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特里克·乔易斯的《自由的法则——自由主义与现代城市》。本书并不聚焦于纯粹的思想文本,而是从城市空间的安排入手,着重探讨19世纪英国的城市政府——例如伦敦、曼彻斯特——如何接受自由的法则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治理,从而塑造了自由的城市空间。譬如,他以一系列的个案,例如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图书馆来考察城市图书馆“公共性”的形成。总之,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施政实践,城市才被建构为自由的公共空间,并进而形成自由的城市。

        在中国翻译出版欧洲思想史研究的著作,从而引入另一地域空间的思想表达自有其不同凡响的意义。欧洲同仁所贡献出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势必会为我们的比较、反思并反观自身提供另一种视角,而来自于不同地理空间的经验和记忆将有助于人们形成开放的、多样化的思维模式,进而帮助我们自身社会空间的建构。在各种社会性要素全球性流动的今天,思想观念的变革、话语体系的转换对于理解和助推这个飞速变化着的世界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想史研究的魅力和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欧洲思想史译丛”、“复旦大学世界史译丛”,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