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历年公众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自考生走出考场就开始了。各地林林总总的高考作文题目,不单是对近千万考生12年语文学习的一次检验,更被视为语文教育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今年的语文考卷在“小作文”变身“微写作”之后,带来更多的时代气息,也使学生和老师面临更多的挑战。6月9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作家和一线教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认为,今年全国的18道高考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命题立意积极阳光。高考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区,需要稳中求新,稳中求变,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这就要求命意积极阳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全国课标甲卷“给动物喂食”所蕴含的文明、和谐与法治,课标乙卷“山羊过独木桥”所蕴含的规则、公正与创新,广西卷“农民工看病”所蕴含的敬业、诚信与友善,不仅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呼应改革创新的时代主题,对青年一代放下束缚、勇于创造也是一种激励;二是突出考查思辨能力。不少作文题注重考查思辨能力,着眼于维护考生多元思维特点和独立自主的阐释精神。如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北京卷的“老规矩”,江西卷的探究性学习,广东卷的照片与数码时代等,都有利于调动考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更由于内含富于哲理性思考,在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都具有积极导向;三是贴近现实和考生实际。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层面进行阐发;利于有创意地构思,有创意地表达。当然,尽管命题专家在高考作文命题上匠心独运,力求改革创新,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可能顾此失彼,还有值得进一步打磨的空间。有的所选材料脱离学生实际,如最美乡村干部、剧本修改谁说了算等,学生很难有相关体验,恐不利于发挥想象。有的材料与命意之间显得生硬,联系不很自然,如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还有的材料角度太多元,过于开放,好处是提供了多种选择角度,加大了审题难度,也不利于规避宿构或套作。
作家叶永烈发现,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科技的进步。语文高级教师李峰也注意到今年高考作文比较注重考查考生对当下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以往的作文题比较强调品德的养成、对文化道德的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强调现代化进程对人性、对自然、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也让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如何碰撞与融合的问题。”李峰说,现在的学生沉浸在现代科技带来的刺激和娱乐之中,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对现实的认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今年的作文题在这些方面给予了关注,但是,很多命题所给出的材料指向性比较单一,材料的陈述中已含有了对过去事物的肯定,对新事物的质疑,这种思维方式更加限制了学生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福建卷的《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浙江卷的《门与路》则能启发考生的多向思维。李峰将语文教育统称为“文学的教育”,认为文学有它的使命,这种使命感使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于文学和文化的传播应该有一种操守。
作文题与现实相关,学生容易有话可话。曾担任十几年语文教师的作家肖复兴认为,广东、重庆和北京卷的作文题,可浅可深,延展性较好。他不大喜欢湖北、辽宁、四川的作文题,原因是一般化、老套和题目太大。“我希望作文题目不要与学生为难,要起得小一些,但能小中见大,见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此外希望于现实关联系更密切,不要那种假大空。今年的题目整体比去年好,跟现实的关系都非常的密切。比如说湖南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写一个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改变乡村面貌的题目,非常接地气。还有安徽卷的‘剧本谁说了算’,能够从当前发生的一些时事出发,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新闻。”叶永烈说。
北京五中语文高级教师徐淳认为,今年北京卷大作文的题目是《老规矩》,其实并非是让学生写“老规矩”,而是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关系,“作文中要有我,心中要有题,而不是用材料无题、无我地堆砌,这是北京卷命题的重要意图。” 徐淳认为,北京卷的语文题整体上特别考察了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没法备考,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着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天性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