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我的爱书情结——包书与设计

    汪继南(江西省)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11日   14 版)

        包书

        这几天整理藏书,又看到我二三十年前左右包过的书,颇有感触。那时候,书出版得不多,出版一本书还是件很神圣的事情。新书买来后非常珍惜,往往要用牛皮纸或挂历纸包起来。

        包书可是个技术活。为了包得整理美观,包书时要根据书脊的厚度和封面翻开的幅度来折叠剪切包书纸(讲究一点的用切纸刀不用剪刀。对了,那时没有现在这种用起来很方便的切纸刀,用的是刮胡须的刀片,刀片又有双面和单面的不同),以保证包书纸的书脊内折部分和包封面的部分形成一条连贯的直线,再压实每一条折线,包好后平正如原书。最后在封面或书脊上写上书名,有时还来点简易的封面设计。

        包书的最高境界是让人乍一看不知道书被包过。精心包过的书不管过了多少年,封面都崭新如初。打开包书纸一看,就像刚买进的新书,感觉真好。

        各种包书纸

        包书的纸张一般用牛皮纸或挂历纸,也有临时用些别的纸张。牛皮纸是最好的包书材料,因为牛皮纸韧性好,牢固耐久,缺点是颜色较深,看上去比较沉,不太便于封面设计。

        那时候物质很匮乏,牛皮纸哪里来?一般都是平日里把得到的比较完好的旧牛皮信封或牛皮包装纸收藏起来待用。包书时牛皮信封要裁开翻过来,里面一般是很干净的,没有任何痕迹。信封原来的折线要用在书脊的一条折线上,以保证三个面(封面、封底、书脊)没有任何折痕。

        挂历纸一般正面是画面,背面是光板。挂历纸的牢固和耐久度不及牛皮纸。用挂历纸包书一般都用光面,干净,便于写字和设计。偶尔也用有画面的一面,但那得画面与图书的内涵和品质契合,至少不至于太唐突,如觉不妥,宁愿不用。

        在没有以上两种纸时也可能草率地用些别的纸张,只要包得上就可以。我曾经用过废旧的试卷包书,甚至用过报纸包书。

        在我用过的包纸中有一种在此特别提一下:蜡纸。蜡纸是手工刻写印刷时代的用品,与蜡纸配套使用的是钢板、铁笔,还有手工滚筒油印机。蜡纸的最大特点是透明和韧性好,但很薄很滑,这样的纸张实际上不适合包书。80年代初期,我经常有蜡纸刻写的任务,身边就有蜡纸。我有一套购于1980年的《西欧近代画家》(上下),就是用蜡纸包的。蜡纸透明,书包上之后封面看得很清楚,不用再写书名,实际上蜡纸上也无法写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们使用的蜡纸都是上饶市蜡纸厂出产的,这个厂就在师院(当时的师专)附近。我想现在整个上饶市不知道能否找得到一张没有刻写过的蜡纸。我的这套《西欧近代画家》虽然很珍贵,但若干年后,这套书可能还没有包书纸有价值,因为书可以再版(当然价值与原版不好比),但蜡纸不会再有了。

        简易的封面设计

        一本新书刚买来就被包上其实蛮可惜的,每次翻阅时面对新书的美好感觉(好的图书封面、封底和书脊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受到了影响。不管什么书,包上后都是素静的光板一块。为了便于阅读,必须在封面和书脊写上书名以便随时可以找到。

        一本好书就是一件能传之后世的财产。既要爱护把书包上又想延续新书带给我们的美感,那就要在封面设计上下点功夫,不只是简单地写个书名了事。

        这种封面设计当然是比较简单的:

        1、以实用为主(封面最主要的实用元素就是书名,其次是著者和出版社),不要太多的色彩和太复杂的画面。

        2、以封面为主,书脊写上书名,封底不考虑。

        3、以单纯雅致为基本格调,以尽可能契合图书特点为基本要求。

        4、封面的整体构成本身也要给人以协调的美感(封面构图的完整性、空间布白的协调、各种字体的协调、文字和图形的协调、色彩的协调等等)。

        5、要便于操作,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太复杂的工序。

        我在封面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整体设计(在这方面,好的设计还需要一些创意);2、文字;3、图形(图案或题画插画)。我有些书只写了一个书名,那就不能称为封面设计了。

        封面的整体构思(因书而异)或拙朴厚重、或大方端庄、或新颖奇巧、或清新可人,等等。各种美术字体的书写(也包括书法字)是手工封面设计的最基本手段,没有好的美术字,不可能有好的封面。写美术字以仿宋、宋体、黑体为基本功,其它各种美术字大致都是在以上三种字体的基础上变化而来。仿宋字用最常用的钢笔即可书写,书写性最强,一次性书写,不需要加工。其他字体用钢笔书写时需要描头画角和填涂。黑体字如用画笔写也可一次完成,但图书封面太小,一般用不上画笔写字。图形(图案或题画插画)以简单的线条绘制为主,不要大色块(如特别需要,用别的办法解决)。

        《西窗集》是大诗人大学者卞之琳于上世纪30年代翻译的一本书,1981年重新出版。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收集了波德莱尔、普鲁斯特、瓦雷里、里尔克、阿索林、乔伊斯等作家的作品,这些大作家现在听起来个个如雷贯耳,但在当时我们都是第一次听到。《西窗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绚丽神秘的“西窗”。

        在得到《西窗集》之前,我看过一些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印象很深。在学习美学时了解到了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提出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

        在为《西窗集》设计封面时,我几乎未加思索地就想到了用多种色块交错层叠的图形来“图解”该书为我们打开的一扇扇绚丽神秘的文学“西窗”。这一色块“窗”组合用了7种颜色,寓意“西窗”外的景色绚丽丰富,也是我对此书的读后感受。颜色虽多(颜色太多是这种小型简易设计的大忌),但色块面积小,又有白色主色块稳住,倒也不至于唐突花哨。块面的组合方式完全是受了康氏的启发。我的想法是要做到丰富而不散乱,绚丽而不花哨。又因为底色是牛皮纸,也容易稳得住。

        接下来是书名和出版社(卞之琳编译就不写了)。前面的图案是细线条绘制的,那书名就要用笔画粗一些的美术字,视觉上要强于上面的色块组合才好,那就应该用黑色的黑体字了。标准的黑体是正方形,过于严肃刻板,与图书的调子不能契合,把字形纵向拉长一点,会显得活泼一些。“江西人民出版社”几个字依照原书大致写出来就可以了。

        这本书是用牛皮纸包的,牛皮纸底色重,不好着色,这是封面设计最大的不利。加之调色稀薄,所以色块的质量画得很差,书名和出版社的字在书写上也有不足。

        《西窗集》购于1982年3月20日,封面设计当在3至4月份。至今已30年有余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