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心灵之史 灵魂之诗

    龚旭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08 版)

        长篇纪实《杨开慧》超越了作者余艳以往的创作,也超越了以往关于杨开慧及毛泽东题材的创作,是我国红色题材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收获。其生动、时尚的书写,在领袖题材创作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而鲜活中所具有的崇高之感、高贵之气,使作品更具精神高度。

        杨开慧的手稿是开慧的心灵笔记,长篇纪实《杨开慧》则是开慧的心灵之史,灵魂之诗。

        由于作者深入体察和揭示了杨开慧心性和灵魂的深层状态,《杨开慧》具有浓烈的诗性和诗意。这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很难达致的品质。能达到这个境界,与余艳的体验式创作过程和创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她在83年前开慧写《追忆》的这天夜里坐到开慧的卧室里,通宵感悟开慧写这则心灵笔记的精神情境,力求还原开慧“这个人”。正因为体验和感悟投入的强烈与深入,能够深入到历史情境的本质中,浸入到人物形象的心灵深处,不仅做了很扎实的史料收集、分析和运用功夫,更做了真挚的心灵体悟功夫,《杨开慧》才能够在红色题材创作上有所开拓与突破,在本质上还原了杨开慧“这个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和人性境界,拥有、达到了生命体验的应有深度。这也为红色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不光要从客观真实的方面去进行历史氛围和人物情境、心境的还原,作者主观上尤应有真切的主体介入,使作品追求并达到本质的真实。《杨开慧》拥有并达到了生命体验的深度,可以说是典型的具有“主观战斗精神”的作品。这是它能够有所创新、开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相关联,作品层层递进、递升的立意与基本结构方式,使整个作品具有极强的升华感。在杨开慧感情问题上,特别是她与毛泽东的关系方面,作者力求进行释惑解谜式的还原,在写法上颇具开拓性,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精神深度。它从杨开慧的心灵笔记(板仓手稿)出发,通过杨开慧的心灵悸动揭示、袒露出“这个人”的灵魂真实,让杨开慧作为爱人、妻子、母亲,与作为默契于心的战友这两个层面相互交融,最终统一于具有恢宏精神高度与情感深度的烈士杨开慧。作者力求由心灵体验升华到对写作对象的精神理解与心性互动,并使用了层层递进、叠加的释惑解谜式结构,产生了层层递进、叠加的升华感,从本质上增强了作品的浓烈诗性和诗意,产生了强烈的崇高感和高贵性,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部作品中还隐含着一个我很关注的文学与文化母题“湘女多情”。这是湖南文化及文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母题。《杨开慧》很好地诠释、同时又超越了这个母题。“湘女多情”往往是悲剧,开慧身上有悲剧性,但不仅限于悲剧性,而是由悲剧性升华为崇高感。这是这部作品的一大成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