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杨开慧》让我们读出了荡气回肠

    张胜友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08 版)

        在我心中,板仓一直是块圣地,杨开慧更是个圣女。余艳的杨开慧系列创作,今年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上,得到整个报告文学界和评论界的高度一致的好评。我曾经说过,《杨开慧》是一部题材重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认真阅读。这个作品构思精巧、视角独特,作家将“爱情”与“革命”相结合,从爱情角度还原历史,以真情抒写大爱,以心理描摹揭示人物精神,努力向深处开掘与向高度提升,从而在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作品如何进行红色题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中国革命是何等的波澜壮阔,何等的残酷与惨烈,整个过程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这牺牲既包括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烈士,同时也包括牺牲了不少的女人和爱情,革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杨开慧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在作品中很成功,刻画已非常饱满、充分。这个形象忠于革命、忠于信仰、忠贞不渝。《杨开慧》让我们读出了荡气回肠。

        今天,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板仓,我想再次表达三个观点:一,关于题材。《杨开慧》是非常重大的题材,可以说是社会高度关注、万人瞩目的。因为,她涉及领袖的家事,领袖的家事又绝不是简单的家事。关于这个题材,上世纪的1958年,毛泽东一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互联网兴起以后,关于其中许多传说、不实的传言,可以说是风风雨雨。而《杨开慧》实际上是正本清源,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她引起社会反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实际上,她回答了很多人心中长久的疑问,祛除了人们心中的疑团。二,关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余艳的这次创作是一次升华,她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是通过还原历史真实,还原革命英雄主义、理想情操和信仰的坚贞不屈。它能够回答中国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那种艰难困苦条件下怎么能够成功。她的启示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三:关于文学的表达。这次创作是一次抽丝剥茧式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真相还原。篇章结构、语言文字都是文学艺术和浪漫的。因此,《杨开慧》是非常优秀的、非常成功的纪实文学作品。她是一次突破,一次创新,一次重大的收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