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

    语文课为谁而上?

    马长军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8日   08 版)

        近日,由语文出版社主办、山东即墨一中承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青岛举办。什么是真语文,怎么教语文课,使用多媒体的边界在哪儿?各种思路与观点在会上激烈碰撞。(《中国青年报》4月19日)

        多媒体在语文课上怎么用,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关于语文课教学的思想碰撞也是有益的。技术手段终究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如果离开语文课为谁而上这个主题,关于课堂多媒体的讨论可能会陷入为运用而运用的技术樊笼。

        我所说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学生,指的是具体存在的某一节课堂上的真实有生命有思想的学生,而不是泛指的概念化的学生。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即将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生,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几不能只是以课文教学为中心设计课堂,更不该把课堂变成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评价某个教师一节课是否成功,我认为不能仅仅专注于教师个人表现,有必要把对整个课堂氛围的观察作为依据。

        我曾经听一个获得省级公开课奖项的年轻教师介绍经验,使他得奖的那节课,他讲了80多遍,自称得心应手地也是很完美地运用了现代技术。不知道他这80多遍讲了几年,又花了多少时间做准备,他还有多少时间完成份内工作?其它的课文他也能花费这么多的心思吗?这显然完全是为了教师自己得奖而不惜代价地着意“打磨”一节课,哪里是为了语文教学为了学生?这样的语文课简直就是一部被反复修改的剧本,还有“真实性”可言吗?

        这样炮制公开课,竟然还大受某些专家的欣赏,甚至把该教师在这一节课中的教学套路视作可供大家效仿的模式,同时也把他如此得奖的方式当作范例。这对基层教师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实质意义。我认为,任何教学方法如果脱离了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无视学生的真实存在,都毫无价值,也就应了王旭明先生那句话:“这是当下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

        河南省唐河县 马长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