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我喜欢你的作品,乔纳森,但是……美国文学被大大地高估了。”旅英中国作家郭小橹当面告诉“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
美国文学讨厌
2014年斋普尔文学节于昨天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粉城斋普尔闭幕。此前的周六,郭女士和弗先生双双出席了一场名为“全球小说”的座谈会。与会的还有伦敦出生的印度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以及英国男作家吉姆·克雷斯(Jim Crace)。本文开头的引语出自《华尔街日报》1月18日发自印度的实时报道,看似郭小橹对弗兰岑做出了让人下不来台的批判。文章没有提及弗先生对郭女士这番言论的反应,但他肯定没有反唇相讥,说:“中国文学才大大被高估了呢,小橹。”
一份似乎更为准确的记录来自本周一的《卫报》。郭女士对弗先生说:“我喜欢你的作品,乔纳森,但是是以一种你被英语美国文学所中伤(smeared)的方式……我认为美国文学被高估了,被大大地高估了,而我实在讨厌读它们。”所以,郭女士没有批判弗先生,她批判的是美国文学,并和弗先生站到了同一个阵营。《印度教徒报》也报道了这场座谈会,标题却是:“茱帕·拉希里:美国文学被大大地高估了。”
我们猜测,也许观众比较多,现场比较嘈杂,因此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
文化差异灭失
郭小橹在会上说:“我们的阅读已经被偷走,被改变了。例如,我认为亚洲文学叙事更少……但我们的阅读习惯现在更盎格鲁撒克逊化了,更美国化了……现如今所有的叙事都非常相似,它是那么现实主义,那么依赖故事驱动……所以那些诗意,那些不同的东西,已经被主流社会推到一边去了。”
拉希里女士说,重要的是分清“全球的”(global)与“世界的”(universal)。“全球的”是商业词汇,用于图书营销,“世界的”则关乎“作家超越咱们自个儿的限制”。弗兰岑则警告说,过于全球化的话,将造成世界文化的严重均化。“有些事情正随全球化而发生,难道不是每个地方都在变得越来越相似吗?”他说,“作为一个读者,我担心的是,文化差异的观念几乎变了一种怀旧式的体验。”弗先生说,越身边,越世界。
一个法国小说家写写巴黎的邻居,也比在书里塞满五洲四洋的人更具世界性。“走向世界的最糟方式就是努力走向世界。”他说。
语言护照危险
《华尔街日报》指出,郭小橹是台上“最活泼”的一位,也是与会诸作家中唯一用多种语言写作的人,即英语和汉语。“用英语写的时候,我感到更自由。”郭女士说,过去的生活经历让她觉得用汉语写作是一桩苦差,背负着意识形态和个人的包袱,而非母语可让她的作品进入“一个不同的维度”。出国并尝试用英语写作后,郭小橹终于赢得了以往在国内不曾得到的尊重———金钱上的和主流评论界的尊重。她说:“如果你用日语、越南语或葡萄牙语写作,你就得等,等着被翻译,而翻译文学从来不会像英语文学那样立刻见效,除非它得了诺贝尔奖或别的什么大奖。从某种程度上说,用英语写作是最容易也是最懒惰的方式。用英语之外的任何语言写作都是苦斗。”
她表示:“要我说,语言是一份护照。也是一份可疑的、危险的护照。”
百分之三丢人
普利策奖得主茱帕·拉希里直言:“丢人的是美国市场上翻译作品的缺乏。我知道我在下判断,可我觉得就是如此。”
根据鲍克公司早年间的统计,每年在美国出版的图书中,译作仅占百分之三。这一数字被广泛引用,用以哀叹美国文化界的孤立主义和自闭传统。
罗切斯特大学有个专门研究翻译文学市场的项目,就叫“百分之三”。但学者们怀疑,百分之三也属高估,遂决定创设“百分之三”计划,自行追踪,所用方法是广泛收集书目,同时向出版商咨询,终自2008年起,连续获得相对精确的数据。果然不出所料,三年来的数据表明,百分之三只是就全门类译作而言,而在小说和诗歌领域,译作比例竟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大约只有百分之零点七!罗大的学者们深为苦恼。如读书报2011年1月12日的报道,让他们对美国出版界和文学界感到“更大羞耻”的是,这百分之零点七的译作中,只有微量部分能在市场和报刊的书评版面上,挤得一片小小的容身之地,并有幸进入主流视野。其余大部分都如过眼烟云,乏人问津。相形之下,2007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德国译作比例为百分之十三,法国为百分之二十七,西班牙百分之二十八,土耳其百分之四十,斯洛文尼亚百分之七十。
同质化更可怕
2008年夏末,时任瑞典学院常务秘书的贺拉斯·恩达尔公开抨击美国文坛,称美国文学过于孤立,过于自闭,翻译引进得不够,没有真正参与广泛的文学交流,“无知者自缚”。
拉希里相信“翻译是关键”,它铺设了“桥梁,让我们很多人能够跨越自己的局限去阅读”。
但弗兰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全球化和文化同质化,而不在翻译量的多少。“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在我看来,我想我们甚至在文学世界里也能看到,那就是事物变得越来越不是横向的,而是越来越垂直了。如果你能想象,一切都能得到完美的翻译,我们也给翻译提供大笔的补贴,任何人在罗马尼亚用罗马尼亚语一出书,马上在所有地方以所有语言都能买到,可你还是要面对单独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有限的阅读时间的问题……说来好笑,你还认为自己读的东西有了更大的多样性,可我担心的趋势是,在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文学市场上,将更加偏向明星制,而海一样多的人却找不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