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好书之徒》:与书有关的往事

    谷亚光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11 版)

        《好书之徒》是我前不久从网上订购的,中华书局2012年8月第1版,2013年2月第二次印刷,硬壳精装。绿色布纹封面,封面上中部有竖长(寸许宽,约2寸半长)白色方块,下部画有四条浅红色小鱼,上部印有黑字书名和作者名,写书者谁?之前,籍籍无名,70后生陈晓维也。

        书中共收文26篇,谢其章为其作序,二人关系乃忘年交也。陈君虽为后生小子,但文笔老练,有文人气质,韵味十足,好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娓娓道来。

        初看题目,老夫熟悉的人物并不多,只知翦伯赞、阿英、袁水拍二人,近日又多读了几本书,才多识了几个人。像聂崇岐、南星、陈梦家、梁宗岱、刘荣恩,这些名字又在萧乾、文洁若的《书评·书缘·书话》或吴道弘的《书评例话新编》中再现,加深了印象。不过像李平心这样的名字,从前似曾相识,现在只读一遍陈君的文章,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书中所收文章基本上是作者收藏书过程中得到的资料或在藏书中发现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作,读之很长见识。只有最后一篇是记述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段与书有关的情事,写得很是生动,尤其是快到刹尾时,有几行文字的叙述方式令我吃惊。特录下供诸君品鉴:

        她邀请我去她家过生日,她的生日———我现在这样认为,也是我的生日。(笔者注: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她独自在家。她穿了一件大红的睡衣。她说要给我算命。她在桌子上摆开扑克牌的时候,袖子褪到了胳膊肘上,她的腕子上戴了一个青玉的镯子。她像一个真正的吉普赛女郎一样给我算命,就像叶塞尼亚。我发现,她的小臂上汗毛很重,比我重。太阳光掠过她手臂的时候,反射出五色的光彩。我现在得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打量二十几年前,这个小房间里的两个少年人。我屏住呼吸,紧张地监视着那个十五岁的厚颜无耻的半大小子。我决不能让他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我扫视那张桌子后,放心了。那张桌子上摆着她父亲的一张照片。她父亲浓眉大眼,不怒自威,像宣传画上眼里不揉沙子的好工人。他警惕而严厉的目光从相框里射出来。他一定能把这个胆小如鼠的初中生吓个半死。(该书290页)

        这种以观人的视角观已过去,好像在讲别人故事的笔法,尚为首见。

        书中记人说书,实是书话。李平心之死给我印象殊深。李平心,原名李循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他的“平心”之名还是邹韬奋给起的。因他给邹办的《生活周刊》投稿时用了“赵一萍”笔名,文章数次修改而不烦,其耐心、平心静气功夫了得,邹韬奋故命其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966年6月15日自杀身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李有大才,而“有大才者,多恃才傲物,李平心也不例外。有时评价起别人来,他口无遮拦。比如他看不起俞平伯,私下里说他低能,一生一世研究红楼梦却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多年在报纸上的笔战生涯,更使他四面树敌,为他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该书192页)文革开始后,李平心不明就里,批起对手来仍是长篇大论,而历史观点却与上海市委的写作班子相左,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书呆子李平心尚不觉悟,终于遭到一些人猛批,结果精神崩溃,愤而自杀。

        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事是阿英的藏书遭遇。阿英好藏书,多达六万册,阿英还好显摆其藏书,这就给其带来了祸患。如果阿英仅是给好人参观了其藏品那还没事,如陈毅、郭老就曾被邀去他家。但他怎么能知道参观者中有想把其书收归已有的人呢?康生、陈伯达也去他家看过、借过书。吊诡的是1968年秋天,风云突变,“阿英全家从棉花胡同旧宅被扫地出门,赶到终年不见阳光的一间过道南屋。紧接着,陈伯达以‘审查’为名,亲笔手谕,抢掠了阿英的全部藏书”。(该书118页)阿英的经历告诉后人,家有好东西,轻易示人,有可能遭受灾祸啊!

        《好书之徒》,陈晓维著,中华书局出版,34.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