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新书面对面

    三个让人讨厌的人

    渔人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11 版)
    《黄雀记》,苏童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37.00元

        苏童是一个有精神住址的写作者,他的小说,都发生在一个地点,叫做香椿树街。然而这一次,他写了三个让人讨厌的人。

        想象不出,一个作家,用数十万字的篇幅,写了三个让人讨厌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契机和因果关系。

        《黄雀记》是一个中国元素饱满的长篇小说,时间是顺时针转动的,没有插叙,没有镜头切换般的闪烁和跳跃,像明清的小品一般,有人在古树下摇着扇子,边消夏,边述说,十分悠然自得。

        小说里的人物呢,也是在作者苏童的内心里久住了的,那些人在小说没有开始写作之前就一直在苏童的意念里和他对话。他在内心里和他的小说人物相处得很久了,突然有一天,觉得有闲了,就写写这几个不招人待见的人。

        小说节奏缓慢,却主旨明晰,分别写了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这三个讨厌的人,大体是这样的:保润,一个有些混蛋的不孝子,他麻木、自卑,且没有修养。柳生,一个强奸犯,他自私,油滑,缺少担当。白小姐,一个被强奸后彻底堕落的婊子。

        我不喜欢保润,但保润有一个丢了魂的爷爷,还有些趣味。他代表了一个时代,苏童让他的魂丢了,这相当有比喻感,这说明一个人被时代洗脑,灵魂自然也被那个时代截留。

        不过,保润的爷爷想要找回自己的魂魄,这说明人总是要活在当下,不被时代抛弃才好。他听从了邻居的建议,要找到早些年祖先的两块骨头。可是,他的举动引起了整条街上的邻居们的好奇,大家都确定他是在挖黄金,于是,整条街都开始挖了起来。

        最后的结局是,保润的爷爷被绑进了精神病医院。然而,进了精神病医院以后,爷爷仍然挖土,甚至还将精神病院里的树也刨了多棵。没有办法,保润的父亲被爷爷折腾得中了风,只好保润替了父亲,去照看爷爷。

        保润在精神病院里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捆绑,只要有绳子,他就会捆出不同的花样。紧一些的叫做法制结,而松弛一些的叫做民主结。一根绳子在保润这里成了法律,而被管理的对象竟然是爷爷。保润让人讨厌的地方并不是随意挥霍他手中的绳子,而是,他捆错了人。

        在陪伴爷爷的过程中,保润认识了“仙女”白小姐。他喜欢她,然而,又不懂如何喜欢。虽然不懂如何喜欢却还非要喜欢,这喜欢便有了些别扭。柳生便是在这别扭的喜欢中添加润滑剂的人。结局是,白小姐拿了保润的八十元钱,保润追不回债务,便捆了她。而柳生却趁机强奸了白小姐。

        柳生自然是让人讨厌的。柳生首先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相比较保润的傻呆和顽固,柳生显然属于有智商优越感的人。然而,这样的人,对规则常常是蔑视的,比如,他趁着保润捆绑了白小姐,便强奸了她。强奸后却不敢承认,让父母亲做通了白小姐的工作,许以好处,并告发了保润强奸。那么好了,他自此背上了内心的包袱。柳生的令人讨厌之处还在于他的缺少尊严感,不论是和白小姐的相处,还是后来又遇到出狱的保润,他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人生,他的得过且过和轻薄,都让人觉得他的百无一用,一个活着没有意义指向的人,看得让人厌弃。

        而相比较,白小姐是中国早期的拜金主义者。她长期或者短期出租自己的身体,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叛逆并不是因为信仰或者其他高明的认知,而是因为,她想要不择手段地摆脱贫穷,摆脱噩梦一样的保润和柳生。意外的是,命运和她过不去。她绕不过这些贫穷而没有节操的生存环境,最终,她又落到了柳生和保润手里。为了还清她欠保润的人情债务,她委曲求全地答应保润跳舞的要求,而最后,被保润又一次捆了起来。

        《黄雀记》的名字源自小说结尾吧,保润喝醉了酒,将柳生杀了。终于报了仇。谁让当年柳生强奸了白小姐,却嫁祸给保润呢。这内心里的仇恨在监狱里生了粗壮的根,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保润的身上还纹着一行字:君子报仇。是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终于,在白小姐被强奸的第十个年头,保润将柳生杀了。

        三个让人讨厌的人,在苏童的笔下各自饱满。苏童并不讨厌他们,他极其耐心地听他们说话,争吵,也陪着这三个人一起在黑夜里悲伤无助。作为创造了这些形象的作者,他没有给任何一个人购买道德的药片,来治疗他们个体的缺陷。他不想造一个政治正确的道德楷模给大家提供精神麻醉,他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景致。《黄雀记》里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会让你觉得是真实的,他们就生活在香椿树街上。碰巧和苏童聊了一会儿天,走了。而苏童只如实地记录下来。

        最好书写便是没有端起作家的腔调,最好的人物素描也是如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