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用脚步丈量商品的厚重

    王传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12 版)
    《与全世界做生意II:你买的是什么》,[爱]柯纳·伍德曼/著,闾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定价:35.00元

        经济学家再次上路,这一回是为了什么?在前作《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经济学家柯纳辞掉伦敦的工作、卖掉公寓,踏上环球买卖的冒险之旅,跑遍四大洲,最终实现了自我。这一次,他深入更危险、更贫穷的发展中地区,探寻更大、更复杂的贸易。我们喝咖啡、吃麦当劳、品海鲜、用苹果手机、开汽车、穿棉布衣服……可我们从来没想过亲自看一看这些产品背后的来源——      

        在分类上,经济学可以简单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实践经济学。后者在罗纳德·科斯的眼中属于现实的经济学,在现实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不再拘泥于书斋中的公式演算和论证而是走到现实世界中,用双眼观看世界真实经济的变幻莫测,用脚步丈量着商品背后的故事深浅。这样的行为同时也为理论经济学的案例丰富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而爱尔兰经济学家柯纳·伍德曼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例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走出书斋,面对广袤的世界,不断充实自己的逻辑思路。这次,他又奉上《与全世界做生意2:你买的是什么》这本书作为自己行走世界的最好明证。尽管是行走世界的一本经济学书籍,但却有别与那种简单游记的形式,因为书中浸透着的是作者深深的思考,而这些故事多是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

        商品,是一个最熟悉不过的字眼。每天,我们都会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但是,在每种商品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那些商品的标签上塑造的道德性质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贫穷真的能够通过我们购买商品就能够摆脱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无疑就是作者要通过自己的脚步来回答的问题。而他能够以身作则,从书斋进入到现实中,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的行动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与各个不发达国家的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交谈得出很多尴尬的结论:大企业的那些所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张贴在商品上的道德标签往往是被架空和垄断的,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并未因此而改变现状,真正改变现状的依旧是大企业,于是,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易”,让道德绑架了人们的判断。

        作者的脚步从拉丁美洲到远东地区,从中亚到中非,又回到非洲。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贫穷背后的故事,那些从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工人或者渔民手中脱离的商品,如何经过大企业的加工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喝了这杯咖啡,你就能帮助改善了乌干达布萨满加村民的生活”,这是一个来自于咖啡杯上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其实谁也不会陌生,因为你去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也可以看到。你在国内很多知名商品的标签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标语。诚然,帮助弱势群体本身就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是,当作者真正深入现实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企业责任根本没有实现,那些贫穷的人们还是依旧贫穷。这就是商品的厚重,在人们购买的时候却没有体会到其中的真实。

        每个故事都那么感人至深,都关系到商品世界的道德逻辑,透过作者的亲身实践,以作者真实的笔触表达出来,可以让所有的人窥见商品背后的真面目。尽管,这些仅仅是案例的形式,无论是中国富士康内的产业工业现状,还是在厄瓜多尔海岸线上的渔民,这些人们的故事承载着商品的厚重。而他们手中的商品经过大企业的运作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道德商品成为一个关键的字眼,有多少人是冲着这“道德”二字才去购买商品的呢?在咖啡杯上看到非洲村里孩子凄苦的眼神,顿生的怜悯之心而将商品纳入购物篮。但是,贫穷的现状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用这样的眼神换取商品的营销显然的不道德的。

        所以,非常感谢作者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关系到商品,商品背后的逻辑,更是作者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的结果。除此之外,企业用道德灌输的社会责任不能够因为多个层次的外包就将责任意识淡忘殆尽,毕竟,正如作者所言,对于那些大企业经营方式以及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即我们每个人的消费抉择其实左右这企业,尤其是那些大企业的经营方针,不要对自己妄自菲薄,只要努力,都能够改变商品背后的逻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