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大学演讲

    雷世文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30日   22 版)

        近年来,出版界既推出了如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陈思和《从鲁迅到巴金:陈思和人文学术演讲录》这样有代表性的大学名师个人演讲集,也推出了如北京三联书店的“三联讲坛”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名家通识讲座”这样的大学讲座书系,让大学演讲走出围墙,实现了学院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在《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6月7日)发表的《关于演讲》一文中,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对大学教师的演讲工作进行了富有卓见的阐述。但是,演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长期以来似乎并不怎么关注,因此有必要展开一些探讨。

    一、课堂演讲之义

        如果想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大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演讲”形式的穿插。“演讲”不同于“陈述”,陈述知识的能力是每个大学教师都具有的,依照讲义、教材、和PPT展示,每个大学教师都能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条理化的陈述。与“陈述”的能力相比,“演讲”的能力难度要高一些,它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能够脱稿而出,要求教师的身体语言更为得体而丰富。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要成为卓越的名师,就不只应有陈述知识的能力,还应具有出色的演讲能力。而这种演讲,又必须具有思想的深度,以传播洞见为宗旨,而不是把演讲平庸化。

        演讲不同于讲课,有很多地方是和课堂教学迥异的。首先是对象的多样化,可能有专业的听众,也可能有非专业的听众。其次是演讲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作为授课的内容,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分步骤地依教学进程而完成,但是演讲却不能这样进行,由于时间的限制,演讲的内容需要更高的综合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播给听众密集的知识信息,这就需要演讲者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对演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演讲虽不同于讲课,但是演讲的因素却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演讲就是教学,演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促使老师把知识讲“活”。每一门课程都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但这一体系如何通过老师传授给学生,却大有讲究。传授的方式尽可以多种多样,或者深入深出,或者浅入浅出,或者深入浅出,但我们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有一个基点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教师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是建立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个人的见解是融化在了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中的,大学课堂教学尤其如此。那么,教师在表述个人见解的时候,最佳的方式莫过于“演讲”了。演讲将个人见解化入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中,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一种个人化的处理,使得知识传播显现出教师个人风格,书本知识因而被教师的理解所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因此而具有了活力。

    二、卓越的课堂演讲

        以史为鉴,卓越的大学教师都有着杰出的演讲能力。钱钟书在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钱钟书讲课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钱钟书擅长演讲,能够把课讲“活”,“钱师讲课从不满足于讲史实,析名作。凡具体之事,概括带过。而致力于理出思想脉络,所讲文学史,实是思想史。师讲课,必写出讲稿,但堂上绝不翻阅。既语句洒脱,敷陈自如,又禁邪制放,无取冗长。学生听到会神处,往往停笔默记,盖一次讲课,即是一篇好文章,一次美的感受。”(张文江《钱钟书传》)陈寅恪在清华大学讲课时,讲课内容“都是他的心得和灼见,所以同一门功课可以听上好几次,仍有新鲜感。他最令同学敬佩的就是能利用一般人都能看到的材料,讲出新奇而怪异的见解。”(黄延复《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陈寅恪课堂演讲的最大特点就是广征博引,富有洞见,无怪乎国内外学术界将“最好的教授”、“教授之教授”、“太老师”等美誉都送给了他,足见学界对他的尊崇。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无比看重大学教师的演讲能力,认为发表演讲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他在总结自己30年的大学教师生涯的时候说:“我的工作主要就是上课教学(包括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研究心得,以及参与各种社会讲座。”这些工作统称起来都可以算作“演讲”,“课堂上演讲就是教学,会场上演讲就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站在社会讲坛上演讲,就是一种含有专业背景的人生“布道”。(陈思和《关于演讲》)陈教授说他大部分的生命历程,都是在这样的工作中度过的,他把与“演讲”相关联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看作是大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卓越的大学教师所成就的卓越的课堂演讲教学,值得我们后起的老师借鉴、揣摩。探讨大师们的课堂演讲,可以总结的方面很多,诸如独到的学术见解,坚实的研究工作,严谨的教学态度,等等。但是,最核心的一点,其实是大师们对教师职业的虔诚,对学生的真诚之心。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曾动情地说,学生们期待的眼光和专注的神情是督促他不断改善课程、精益求精的动力,“他们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最富活力的部分。”(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后记》)徐教授的学生情结正是卓越大学教师们所共同拥有的,也正是这种情结,成为他们课堂演讲激情的动力源泉。

    三、课堂演讲之效

        演讲能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基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我们都知道,照本宣科、四平八稳的陈述讲义,往往会令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生气,学生的听课情绪处于压抑状态,而演讲则容易刺激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演讲的情形下,教师的目光能有效覆盖听讲学生的范围,且给学生造成一种关注的压迫感,学生会不时感到老师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游移,因而会获得一种课堂的存在感,注意力因而得到集中。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大多数的学生不甚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呆板的教学,他们更喜欢有活力的老师,更愿意在课堂上感受老师的个人风采,这种风采与知识的传播交织为一体。而要投学生的心理之好,明智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调动和使用演讲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脱稿演讲,能很好地展示教师个人的“演说”魅力。“演说”不同于“讲解”,演说是动态的,讲解是静态的。演说更能调动老师的表情、手势、语言节奏、语气等身体因素,授课因而具有了表演性质,课堂氛围变得生机活泼。

        演讲是调动老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手段。演讲,必然带有激情,这是演讲的规定性特征。一个老师处于演讲状态的时候,他必然是调动了自我的激情的,这样会使他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对学生的听课情绪状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集中注意力倾听,与老师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大有关系。课堂上激情饱满的老师,其情绪会对学生形成感染力,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饱含激情的课堂演讲,不仅是在调动老师自我,同时也是在调动学生。借助演讲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教师的“灵感”往往会被激发,从而催生出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环节,在这个时候,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会呈现出汪洋恣肆、亨通八卦的状态,不仅视野清明,眼界开阔,而且新见迭出,出语惊人,学生则沉浸在思想的震撼中,会心点头,喜形于色,这样的景象即是我们渴望的理想课堂境界:师生心灵相契,互为濡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创造巅峰。

        教师的课堂演讲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演讲能力的形成起到培养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演讲技能、形成演讲能力会令他们终身受益。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在很多工作场合需要具有演讲能力,或者需要具有通过演讲训练出来的口才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拓展学生的交往渠道,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推销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演讲,对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示范作用,在言传身教中,会培养起学生对演讲的兴趣。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需要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演讲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自我演讲的表现机会。这时候,老师扮演的是教练角色,需要对学生演讲的各种细节进行指导,从演讲稿的撰写、台风、眼神、身体姿势、言说节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具体悉心的点拨。这样的训练完全可以和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演讲的内容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此对学生演讲能力展开的训练,实际上是教师课堂演讲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受益的是学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