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以收藏、保存、展示和推广现代以来中国美术优秀作品为主要职责,但与此同时,也观照现代以来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择名家与佳作展示入藏,与美术作品共同汇成现代中国的视觉图像谱系。时值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我们设立“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典藏项目,以期推动摄影艺术的国家收藏。20世纪30年代即以“中国第一摄影师”成名,被公推为“亚洲摄影之父”的郎静山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典藏项目的开篇之士。
摄影术自19世纪中叶诞生于法国,即以小方匣子的神秘感光,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与表达,成为崭新的视觉传奇,并且迅速传播,一时风靡。和美术中的油画一样,摄影术传入中土,也经历了异域之巧、西洋之技被接受而普及、由技艺而创造的历程。作为最早掌握摄影技术的中国摄影家之一,郎静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自幼接受艺术家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摄影后,便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钟爱于艺术摄影,尝试将中国绘画之理与外来摄影之术相结合,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时称画意摄影,在当年的摄影界堪称独步蹊径,别开生面。此后,他更潜心研究,自成“集锦摄影”一家风格。从1934年他的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并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首奖开始,他创下千余幅作品在世界各国摄影沙龙展出、屡获大奖的纪录。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先后巡回全美39个城市,1980年被美国摄影学会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师之一,以东方的美学意境、中国的文化内蕴享誉国际摄影艺坛。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一方面在理论上遵从中国古代画论“六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布局,将中国画的主题和意境引入摄影;另一方面走向自然,感受生活,拍摄了大量的名胜风光,把大自然的四时景物和富有诗意的生活细节作为摄影“创作”的素材。经过暗房潜心实验探索,以多底片叠合技术形成“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摄影新象,让人叹为观止。20世纪60年代,他特邀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共同合作,在风景作品中多出现张大千道骨仙风的高士形象,成为影画双璧之美谈。郎静山一生的创作难以计数,海内外赞评众多,但是,把郎静山的摄影艺术置放于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的现代进程中,可以看到他在摄影创新上最有价值的是:他在源发于西方的摄影中融会中国画理,以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调和摄影惯常的焦点透视,体现出将从西方“引进”的样式“转换”为中国语言的文化追求与创造性;他的作品在意境上师法宋元绘画,有着荆、关、董、巨那种大气磅礴、空间深远的山水气象,也有着如倪云林等画家淡泊清远、轻盈宁静的高雅诗意,在摄影中传递了中国文人艺术的精髓;他一生对摄影艺术的痴迷执着,蕴含着对祖国山川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情怀。正是这些独特的现代性特征,使他的艺术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时过境迁,当我们今天再度欣赏郎静山先生镜头下的自然山川、风土人情、现实生活、名人神采之时,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种浓郁的故影风华和隽永的艺术意境。
郎静山先生在20世纪前半叶即是以摄影创作、教学和社会活动盛名的风云人物。1949年他渡海赴台后,我们对他的创作了解渐少,祖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两岸摄影学界甫始展开对他的艺术研究交流。此回中国美术馆联合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共同主办展览,是六十多年来郎静山摄影艺术在祖国内地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最为让人感念的是,蒙先生之女郎毓文小姐慷慨捐赠,使得郎静山先生134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此展此会此举,都将成为当代中华艺文的盛事佳话,并成为向郎静山先生致以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的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