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长城脚下看天方文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28日   05 版)

        薛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系主任)

        提要:2013BIBF选定沙特阿拉伯王国为主宾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遥望那个以椰枣树为民族象征的“神秘”国度,去遥望那个我们有些陌生的阿拉伯文学世界。

        阿拉伯文学的六个特点

        阿拉伯民族———中国古人眼里的“天方”———是一个十分爱好文学的民族,在古代就已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阿拉伯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并非妇孺皆知的民间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而是诗歌———“阿拉伯人的史册和文献”。阿拉伯民族是诗歌的民族,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贾希利叶时期,直至走向衰微的近古时期,诗歌一直是阿拉伯人最为擅长的文学体裁。诚然,阿拉伯诗歌曾有过明显的宫廷烙印,但瑕不掩瑜,阿拉伯古诗人流传下来的大量优美诗句,不仅在阿拉伯世界脍炙人口,而且足以让其他民族的读者受到审美的陶冶与智慧的启迪。

        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阿拉伯现代复兴运动,阿拉伯文学开始步入近现代。显然,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承载了阿拉伯民族太多的苦难。当阿拉伯的文学家回望这段历史时,他们无疑会为阿拉伯人的命运感到沉痛与忧患,但他们也有理由感受几分自信,因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阿拉伯现代文学实现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复兴。历史上曾经成就辉煌的阿拉伯诗歌,在现代继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小说、戏剧等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文学体裁,也结出了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硕果;文学思潮与理论空前活跃,经过一次次辩论与争鸣,文学最终走出了宫廷和文人的狭小圈子,走向了人民与广阔的时代。阿拉伯现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涌现出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和世界性声誉的作家和作品。纪伯伦、马哈福兹、塔哈·侯赛因、陶菲格·哈基姆、米哈伊勒·努埃曼、优素福·伊德里斯、阿多尼斯、塔依布·萨利赫、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等人,堪称现代阿拉伯文学的巨匠,他们的成就得到世界的承认与赞许。

        纵览阿拉伯现代文学,可以发现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文学的地域分布上,阿拉伯各国文学既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又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及伊拉克既有悠久丰厚的文明根基,又处在阿拉伯社会变革的中心,与西方的接触较为频繁,因而成为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同时,马格里布与海湾地区这些原先的文学边缘地带,也在逐渐向中心靠拢。

        二、阿拉伯民族是诗歌的民族。在过去,诗歌在阿拉伯文学中占据绝对中心的地位。在现代,小说与戏剧也逐步走向中心,最近一、二十年里,长篇小说更是迎来空前的繁荣,但诗歌在现代阿拉伯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仍是许多民族难以相比的。

        三、整个阿拉伯现代文学,就是一部阿拉伯人的宏大史册。现代阿拉伯作家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形象记录了现代阿拉伯社会的风云变幻,真实抒写了现代阿拉伯人的喜怒哀乐。可以说,阿拉伯现代文学,是一部现代阿拉伯的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变革史,更是一部现代阿拉伯人的心灵史。

        四、阿拉伯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教气息极为浓厚的社会,但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匠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作品中探讨宗教问题,反映灵与肉的搏斗、信仰与理智的矛盾。他们既力图弘扬伊斯兰教崇高的精神追求,又对宗教蒙昧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五、当代阿拉伯文坛呈现了几代人同场竞技的局面,专业与业余作家间的分野也几乎不复存在。阿多尼斯等文坛大师老当益壮,成名于上世纪中叶的“60年代作家群”实力雄厚,新入文坛的青年一代作家也展现出不凡才能。他们中的佼佼者不畏权势,不媚时俗,善于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又大胆借鉴西方的文化思想,将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技巧融为一体,创作了不少杰作。

        六、阿拉伯社会本质上是典型的男权社会,然而,在现代文学史上,来自阿拉伯各国的众多女性文学家脱颖而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在作品中大多更关注女性的解放,抨击封建礼教与陈规陋习。有些女作家还表达了超越性别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沙特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本届北京国际书展的主宾国沙特阿拉伯,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具有颇为特殊的地位。它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具有不可取代的宗教文化影响力;它又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具有雄厚的财力和发展潜力;它还是地区的人口大国、政治大国,在中东诸强伊拉克、叙利亚先后崩溃,埃及陷入深重危机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不过,现当代沙特阿拉伯的文学地位,与其举足轻重的宗教、经济与政治地位一度并不相称。其现代文学的复兴起步较晚,20世纪初,才出现用阿拉伯语创作的现代诗歌;至20世纪中叶,才有较成熟的小说问世。沙特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长篇小说方面。近一、二十年,沙特涌现出多位著名的小说家,他们已跻身阿拉伯一流作家的行列。其中,阿卜杜·拉赫曼·穆尼夫是一位高产作家,其代表作《盐城》五部曲颇像一部史诗,描述了石油给海湾阿拉伯国家带去的巨大变化。作品展现了批判现实的政治锋芒,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也很娴熟。加齐·古赛比兼有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的身份,其长篇小说《欧斯福里亚疯人院》是一部寓意深刻、影射现实的讽刺小说,曾被阿拉伯作协评为20世纪最佳105部阿拉伯小说之一。2005年,图尔基·哈迈德发表了以“9·11”事件劫机者为小说人物的《天堂之风》,成为首位根据这一重大事件创作小说的阿拉伯作家。近年在活跃于沙特文坛的阿卜杜胡·哈勒,2009年以小说《喷射火星》荣获阿拉伯最重要的小说大奖———“阿拉伯布克奖”,小说批判吉达贵族穷奢极欲,为修建豪华宫殿不惜破坏生态、毁灭人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多位沙特女作家在文坛脱颖而出,80后女青年拉婕·莎尼阿的小说《利雅得姑娘》以大胆的笔触,叙述了生活在利雅得的四位女青年的感情经历和生活状态,揭开了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世界的一角,出版后风靡阿拉伯世界。2011年,拉婕·阿莱姆的小说《鸽子项圈》也荣获阿拉伯小说布克奖,作品揭露了伊斯兰圣城麦加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体现了女作家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两个古老文化的彼此吸引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交往,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是,两大古老民族对对方精神文化的生疏感和模糊感,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阿拉伯世界一直消隐于极大多数中国人看世界的视阈之外,近现代阿拉伯知识界的目光,也较少投射于中国。

        阿拉伯文学作品第一次译成汉语,可以追溯到1899年。当时,穆斯林学者马德新将中古时期的宗教诗《衮衣颂》译成汉语出版,这也是近代中国最早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此后,严复、周作人分别将《一千零一夜》的部分章节从英文转译成汉语。茅盾1923年将纪伯伦的几则寓言译成汉语。冰心在纪伯伦的代表作《先知》出版后不久即将此书译成汉语,经冰心妙笔翻译的这部杰作,已成为一代代中国读者最为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阿拉伯文学作品的翻译,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迄今为止,译成汉语的阿拉伯文学作品已达200多种,其中大多数译作都于最近30余年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还出现了多个热点:一,阿拉伯民间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显示出经久不衰的魅力,迄今已有5个全译本和数不胜数的各种选译本。二,纪伯伦受到中国读者的特别喜爱,迄今共出版了数十种纪伯伦作品中译本,其中包括《纪伯伦全集》的4种译本。三,埃及文豪、诺贝尔奖得主马哈福兹也有20多部作品被译成汉语,成为汉语中译介作品最多的阿拉伯作家。四,近年来,阿拉伯大诗人阿多尼斯的汉语版诗选和散文选先后出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阿多尼斯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4年内10次印刷,创造了当代外国诗歌在中国出版的一个奇迹。

        第一部完整译成阿拉伯文的中国文化经典《论语》,迟至1936年才在开罗问世,其译者是一位中国人———爱资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日后的北京大学教授马坚先生。此后,陆续有阿拉伯学者借助西方语言,将《道德经》、《庄子》等中国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转译成阿拉伯文。近年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培养的第一代汉学家成长起来,他们直接从中文翻译了许多中国古今文化与文学经典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阿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阿拉伯世界也有多家出版社,推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出版项目。

        更值得重视的,是中国文化思想对阿拉伯的文学大师、知识精英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纪伯伦、努埃曼、马哈福兹、黑托尼、格巴尼等阿拉伯作家,都由衷表达过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中国当代文学巨匠鲁迅,在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既相似又互补的独特魅力,是两个古老文化彼此吸引、彼此接近的根本原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