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95%以上不在国内发表,我们要借助国外出版同行把它发表出来,同时,国家每年还要花很多外汇把这些成果买回来,来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8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的一番话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在高速推进,但中国的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非常不够。在邬书林看来,出版界做得显然不够好。
“中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出了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但关于这一技术的出版物还很少。我们10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已实现了大规模的运行,技术非常先进,但相关的学术著作还看不到。我们的桥梁设计是世界水准的,大桥一座一座地建成,但这方面也未见重要的学术出版物面世。”
邬书林认为,学术出版应该是出版的重中之重,学术出版走出去也应该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中之重。在世界上,学术出版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现在世界上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中所占份额已达32%,是整个出版业当中市场最稳定、利润率最高、回报最可靠的部门。因此,无论从内容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必须给予学术出版以充分的重视。
邬书林说,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也相应地在加大。他介绍说,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年的规模是170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规模是14亿,这两个基金相当一部分会用于出版。此外,国家出版基金一年的规模已达3个多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还新增3500万支持学术出版走出去。“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这些钱用好。”他说。
这次论坛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该社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该社已先后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圣智、剑桥大学等国际学术出版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百余种高端学术著作推向了世界,如“江泽民学术著作系列”、《钱学森文集》、“大飞机出版工程”、“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东京审判”、“转化医学出版工程”等,都在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