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余传诗)“域外汉籍有一部分是通过赠送、购买方法正常流传出去,这些汉籍留在海外,让更多的人学习收藏并不是件坏事,是发挥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不是所有汉籍都有回归的问题,被掠夺走的、涉及文化尊严的是一小部分。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在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发布会暨2013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上说了以上一段话,引起了与会学者热烈响应。
作为2013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发布会暨2013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发布为开篇,以“新时期古籍整理方向”为主题,聚焦我国古籍整理与出版。会议邀请文史研究和出版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分别作专题演讲,并就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邬书林在会上指出,古籍整理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邬书林提出六个方面要求:一要充分重视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古籍出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二要加强学术出版规范,进一步提升古籍整理出版质量。三要以五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古籍出版规划的引视古籍普及读物,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六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古籍人才的培养机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尚之正式发布了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推荐活动的评审情况、重要意义、图书特点和后期宣传推广措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顾问葛兆光,复旦大学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新竹清华大学教授黄一农,中华书局总编理、编审徐俊,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编审高克勤分别以“海外汉籍流传与回归”、“李朝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对于中国的意义”、“从唐诗文整理谈古籍人才培养”、“从‘红楼梦’研究谈新技术在古籍整理中的运用”“从‘二十四史’修订谈古籍整理出版规范”、“《中国古籍总目》与古籍重要工程建设”为题做了演讲。古代文学专家王水照、董乃斌、曹旭、詹福瑞、廖可斌、傅刚、蒋寅、陈广宏等,历史地理学文献学专家邹逸麟、周振鹤、吴格、严佐之、陈先行、朱杰人等70余位专家学者与出版界人士出席发布会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