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所有的过去都不会离去

    陆梅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14日   12 版)
    《格子的时光书》陆梅/著 接力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 19.80元

        提要:“过去是不会真正离去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的一切仅仅存在于逝去的瞬间之中”。

        终于完成了,这个溽热的夏天,我和十二岁的格子一样,耳边总回旋着噼噼啪啪的火雨声。现在,我要和她告别。

        这个小说,从开笔到敲上最后一个句号,延宕的时间太久。记忆里,似乎连着几个热夏都在试图走进这个女孩的世界。———为什么说是“试图”?因为总是少时间。终于得了一个整日,跟随格子在芦荻街上游荡,下一回,又不知何时。有时等上一周,有时一月,甚而更久,如此反复,我总不能真正地走进格子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她的不信任,她的嗔怪。她索性抛下我,一个人远远地跑前面去了。

        这样一种试图走进、却又被抛下的无望,随时催逼着我,令我不敢懈怠。有一天,我恍然发现,我笔下的人物开始朝着自己的方向、而不再是我设定好了的路线发展了,心里一惊,继而一喜,告诉自己:就让格子心无旁骛地一个人游荡吧,谁也不该替代了她。

        “格子的十二岁夏天,是在暖水瓶的忧伤碎裂声中惊醒的。”这是小说的开头,我在敲下这第一句话时,似乎给小说定下了基调:忧伤的,懵懂的,惊醒的———是一个十二岁少女眼中的世界。而我着力要刻画的,就是这个叫格子的少女,面对一个复杂世界的所有感触、哀愁和心灵的激荡。我特意为小说画了一张人物关系图和小街平面图。我甚至还给小说勾勒了一个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家庭、战争与成长的小说。故事背景是和乡村接壤的小镇。故事发生的时间未言明,但能够推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说通过十二岁女孩格子五年级暑假亲历的几件日常事:

        之一,表哥参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以为在前线阵亡,未婚妻一家的前后变化和小镇上的流言蜚语,感受成人世界的复杂———穿军装的表哥是格子那个年纪的精神偶像;

        之二,梅香发疯———梅香是格子“三剑客”伙伴老梅的二姐,这个奇异的女子,在很多小镇人眼里是个不可靠近的疯子,但在格子的一步步试探与走近中,感受到大人们以为的正常世界,在“疯女子”眼里的非正常;

        之三,荷花溺水———这个镇长家的亲戚、大女孩荷花暑假里来小镇玩,水性好,常在青水河里戏水,然而一个意外,去了深水区再也没有回来……

        三条线索并行穿插展开,格子的性格脉络逐渐丰满。这个十二岁的夏天,终于让格子明白:原来她眼里无限大的世界,仅仅只是这个世界微弱的尘星,是千千万万个小世界的一部分。

        我想象了一个芦荻镇:古旧的、安静的、水汽弥漫的,同时也是炙热的、沉睡的、午后的热焰噼噼啪啪爆裂的。格子就在这样一个古镇小街上游荡,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似乎总在游荡,从自家竹林到老梅的梅家坞,从草木葱茏的山冈到神秘幽深的尼姑庵———这个尼姑庵,在我开初交代小镇格局时,并未意识到它在“下卷”会成为故事的重要发生地。连带着,意料之外的人物一个个登场:尼姑庵的老住持觉持师傅、小尼姑静莲、打杂和尚静守。

        故事似乎偏离了轨道,按它自身的逻辑在生长。

        小说的另一变化是线索之三的“荷花溺水”,成了荷花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神采奕奕同格子告别。设定荷花意外溺水,原是受了生活中实有其事的影响,然而写着写着,我决定不能照搬这个意外。小说有它自身的逻辑,即便是虚构,也应当审慎地对待一个人的死。对格子,荷花是可触摸的远方。

        说说小说的“插叙”,这一段文字,其实更像一个“尾声”,或说“余情”。时间和空间,故乡和他乡,童年“梦中的真”和“真中的梦”,乐土不再的喟叹……以及一个游子所有的乡愁,但愿读者能够理解我的“一厢情愿”。

        好了,该是告别的时刻。多年前的夏天,格子告别了她的童年时代。而我,也要在夏天里和她挥手再见。好在,“过去是不会真正离去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的一切仅仅存在于逝去的瞬间之中”。(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