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近900亿元“死书”呼唤“按需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08 版)

        据《成都日报》7月21日报道,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0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毫无疑问地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库存负荷成悬在出版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悉,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纯销售额已从2005年的403.9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93.59亿元,而历年累积库存则从482.92亿元飞涨到目前的884.05亿元,库存远远跑赢销售。这真是无比矛盾的现实:一边是图书出版总量猛增,一边却是国民阅读徘徊不前,出书速度比卖书还快,产销增速比相差16倍之多;一边是现有图书疯狂打折无人问津,一边是新出图书价格愈发虚高狠宰读者……种种矛盾集于一身,使我国图书出版业账面繁荣,实则隐忧重重、不堪重负。

        近900亿元库存图书是如何库存起来的?原因盘根错节。除国民阅读欲不振、阅读消费长期低迷外,问题主要集中在出版方:一是图书出版数量几乎全凭感觉,一种书进入市场前,出版社不知能卖出多少,抱着赌一把心态往高印数做,并尽一切可能地往高里虚标书价。这就像开发商只管建房不问空置率一样,卖出去的房子已经能够保证他们大赚特赚。

        二是出版方跟风出版、拍脑袋搞选题策划的现象很严重,不对图书市场作深入的调查分析,不对某部作品作深刻的理解把握,看到图书市场哪个选题畅销就一涌而上,搭便车、赶热点、抢蛋糕,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大量图书在完成了从印刷厂到出版社或书店的库房再到废品回收站的“旅行”后,只有“死路一条”。笔者认为,出版界乃至全社会都应正视图书库存问题,并采取行动消化“余粮”,减少生产“死书”。一位网友说得好:图书出版是“把纸变成钱”,而库存无疑就是“把钱变成了纸”。变成了纸的钱是出版社的吗?不是,往往转嫁给了虚高的书价,无形中是读者埋了单。过高的库存,也足以摧毁一个行业。据报道,日本出版人小林一博著的《出版大崩溃》,记录了1997年—2003年间日本出版业一落千丈的崩盘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症状就是高库存、高退货:图书退货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达90%;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图书,活活拖垮了日本出版业。消除高库存之忧是我国出版业的当务之急,否则,会慢慢逼近产业坍塌的边沿。据说按需出版已成国际出版业共识。按需出版,即变“先印刷再发行”为“先发行再印刷”,类似于订单式销售,可有效减少库存风险。希望国内出版业尽快掀起一场按需出版的变革,以免“死书累累”、泡沫横飞。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