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为维纳斯续断臂

    李国文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0日   03 版)

        最近,某地某出版社,要出明代大文人王世贞的全集,这是大好事。但是,出版社说,要在这套王世贞的全集中,收进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认定《金瓶梅》为王世贞所作,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则奇谈怪论,是发生公元2013年春天有关王世贞的最新新闻,我也不知道应为王世贞喜,还是悲,同样,我也不知应为这家出版业喜,还是悲?将《金瓶梅》的作者,认定为王世贞,犹如给断臂的维纳斯装上另外一支胳膊,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我颇诧异中国的一些好事者,这种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行径,所为何来?

        近些年来,《红楼梦》被糟塌一个够后,现在又来算计《金瓶梅》了。这家出版社,和主持编辑其事的研究者,在出版这套全集的发布会上,强词夺理地,无中生有地说兰陵笑笑生即王世贞,为他们在这套全集中收进《金瓶梅》辩解。起初,我还以为他们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找到了正面的、直接的、确凿可信的证据,等他们颠三倒四地,哓舌不已地说完以后,答案基本为零。将一个四百年来在文学史上给读者留下无数遐想的谜强行坐实,真是太杀风景了。本来,中国人就是一个不大具有想象力的民族,现在,连这一点点想象余地,也极其武断地扼杀,真让人感到痛苦。退一万步,如果《金瓶梅》确实出自王世贞手笔,至少也应尊重他不署自己真名,而偏要署兰陵笑笑生的本意吧;如果《金瓶梅》果然不是王世贞的手笔,而兰陵笑笑生另有其人,那王世贞岂不是窃取他人知识财产吗?英国有个莎士比亚,我还曾到艾玛河畔斯特拉斯福镇上,参观过他的故居。但一直不断有消息传来,英国很有些研究者相当认真地考据,这个小楼里住过的莎士比亚,不是写出几十部戏剧的莎士比亚。人家那里在将实证虚的时候,制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这里却将虚坐实,将读者当作阿斗。

        四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上这朵奇葩,关于其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为何方神圣,至少有五十种以上的推断,这不很好吗?至少说明在明代这场文艺复兴的大潮中,有五十多位可以写出《金瓶梅》重量级作品的文学巨匠,让你在这样闪烁的星空里,寻觅、探索、破解、推断,何其令人神往,何其令人倾情。一定要解开吗?有必要解开吗?这家出版社,这位主持编辑其事的研究者,既然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凭什么将兰陵笑笑生和王世贞画上等号呢?我们的出版业已经到了如此为所欲为,毫无约束,不讲自律,肆意篡改的“自由”地步了吗?我始终认为,王世贞是个了不起的文史悉备的大家,在俗文学方面也有所涉猎,但在这个非其所长的文学领域里,王世贞与这位同时代文人兰陵笑笑生相比,只能望其项背,无法相提并论。

        一个能被王锡爵女儿昙阳子的邪教,迷得魂不符体,简直浅薄得可笑的王世贞,如此风靡,如此颠狂,如此失格,如此幼稚,能写出兰陵笑笑生笔墨中的那份冷静,那份严竣,那份清醒,那份睿智吗?能具有兰陵笑笑生对于那个时代的深刻洞察,对于那个社会的辛辣批判吗?如果,也许是王世贞在天才突然爆发的情况下,写出这部不朽之作,他自己不愿坐实,四百年来无人坐实,那继续让维纳斯断臂下去,不也是一种残缺的美,遗憾的美吗?这又能碍着谁呢?要知道,越是难解难分的谜,越有吸引力,越是众说纷纭的谜,越耐人寻味,谜在未解之前,那朦朦胧胧的,模模胡胡的一二体会,那神神秘秘的,影影绰绰的印像碎片,那感觉得到,可捉摸不住的浮云流水,那接近破解,然一纵即逝的吉光片羽,不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之享受吗?

        我想到梁启超怎样去读李商隐的《锦瑟》了,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后来,我悟到了一些,也许,一部足本的对性描写未加任何删节的原本《金瓶梅》,用这种突破禁区的方式打开图书市场,其商业行销的苦心孤诣,我也只好无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