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香港书店的奇迹能否在内地复制?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0日   08 版)

        一面是网络书店的攻城略地,一面是电子书的外围包抄,传统书店在夹击中前景堪忧,甚至被扣上“夕阳产业”的帽子。但香港似乎是例外。本地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越开越多,不但未陷入“日渐萎缩”的困局,反而因其“业态创新”而觅得新风景。此外,台湾诚品、新加坡叶壹堂等“舶来”书店陆续抢滩,小型独立的“二楼书店”见缝插针,一家家书店,令寸土寸金的香港到处充盈着文化的绿洲。相较于内地实体书店的“水深火热”,香港书店何以活得这般滋润?(7月1日《人民日报》)

        就连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也破产、最大连锁书店不得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实体书店“批量死亡”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香港,从维多利亚湾两岸,到较偏远的元朗、荃湾,均有数家书店坐落其中。尤其在铜锣湾、中环等商业中心区,因为租金高昂,小吃店、杂货店纷纷让位于金店、钟表行等高利润行业,书店却能在此立足生存,真可谓“奇迹”。联合出版集团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年,访问三联、中华、商务零售店的顾客人次达3500多万,约为香港人口的5倍。与其他国家相比,与内地书店相比,香港书店非常幸运。笔者不由得要想,香港书店的奇迹能否在内地复制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有人评论说,实体书店的发展往往有着自己的环境前提,而这些前提是另外的市场暂时甚至永远无法复制的。诚然,香港的地理环境是别的城市无法复制的,但笔者以为,香港书店内地无法复制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文宏武说得好,受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购买习惯会悄然变化,但是读者对阅读、对文化的需求并未衰退。二是香港书店的经验是薄利多销和经营创新,并不是高科技含量的诀窍。三是北京“雨枫书馆”的“不倡导买书”理念,大陆部分实体书店的“体验式阅读”都是很有创新的。

        最重要的是,城市的报刊零售点、实体书店和图书馆阅览室是城市的文化坐标,一是说公民对阅读对文化有很大的需求,二是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允许实体书店在市场中“批量死亡”,也不应让实体书店只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搏击,政府对实体文化企业应给以足够的帮扶。毕竟实体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还可以提供卖书之外的其他文化服务。往大了说,实体书店更是公民的精神家园,市场化不是最佳出路。在笔者看来,实体书店要想活得滋润,是社会的大事,一是需要实体书店的业主创新经营模式和营销理念,二是需要社会政府大力扶持,三是必须提供高水平的图书,内容为王嘛。(河北省赤城县张魁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