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小时代的大生意

    与畴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0日   09 版)

        五年前当郭敬明的《小时代1.0折纸时代》出版时,没人怀疑这又是一部评论两极分化、市场走势强劲的作品。这样的情况在郭的作品问世后实在司空见惯,他的粉丝们也不会觉得意外。之后,这位影响力早已蔓延出青春写作范畴,备受争议又极受追捧的作家牢牢保持着由此前几部作品以及《小时代1.0折纸时代》集聚起来的人气,办杂志、做MOOK(杂志书)、签作者、搞出版。当然,最重要的是把“小时代”所形成的品牌做大做足,一本接一本写过来,《小时代2.0虚铜时代》、《小时代3.0:刺金时代》……书的销量自然可观,带着粉丝们读得欲罢不能,醉心在作者营造的“小时代”里,静候随之而来任何与之有关的衍生产品。没错,就是产品。出书、销售自然是市场行为,纵然图书有其文化属性,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销售规律对图书而言基本适用。抛开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社会责任感不谈(似乎那是一笔糊涂账,评论界和粉丝们多少都有点一边倒),仅就自我经营、宣传推广、多元开发这些层面来讲,郭敬明在其作家身份之外,确实是一位精明、得体、果断、野心勃勃的成功者。

        这份成功无疑在根据其小说原作自编自导的电影《小时代》公映后达到一个高峰,目前这个高峰显示的票房数以亿计。也许这不是他唯一的高峰。据媒体报道,《小时代》的电影续集三部曲已在计划之内。想想那些看过小说、也看过电影的粉丝们,他们可是未来票房的绝佳保证。既然热门电影带动相关图书热销的规律每每显现,已经陆续热销了好几年的若干本“小时代”系列图书随之借力市场升温也就在情理之内。

        书店、网络书店们也不会坐视电影票房如此火爆而无动于衷,实体店在醒目位置码堆、网店在页面上凸显,多本“小时代”系列小说,再加上电影的副产品《<小时代>电影全记录》,足够热闹一阵子了。效果一目了然,不少图书销量榜上不仅有“小时代”系列图书,而且不止一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除了出书、拍电影,可以预测郭敬明不会就此止步。接下来让粉丝们甘愿付出的会是什么?玩具?动画片?网游?“小时代”系列图书上市时不乏负面评论,《小时代》电影公映后的负面评论不仅数量多、影响大,而且内容更“凶猛”。

        在电影艺术层面对此加以评判之外,有些评论甚至上升到担心片中情节和片子的格调摧毁年轻粉丝三观、教坏小孩子追求物欲盲目拜金的程度。郭敬明在某些公开场合对此略有回应,却少有正面反驳。其实在信息交流和获取手段如此丰富的今天,年轻粉丝在看书看电影的时候受些影响难免,但这种影响是否能大到触及灵魂、颠覆三观的程度还真不好说。每个人都有爱做梦的少年时代,可每个少年都会长大,面对人生日趋务实。郭敬明只是非常精准地把好了他的粉丝们的脉,他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怎样的文字和什么样的画面可以打动他们。而他,就是烹饪这些文化消费产品,让受众大快朵颐的那个厨师。他未必乐意下一盘多么大的棋,去触及和改变一代读者的口味和审美,或者说,在商言商,他考虑更多的是越来越细分的文化、出版市场。很难说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放学后结伴去吃麦当劳,长大成人后就不懂得八大菜系的好。对于市场而言,在不触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存在的就有其道理。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恐怕也无法承载提升青少年文学修养、审美品味、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这只是青春小说的、偶像电影的一个新门类———粉丝小说和粉丝片,他只负责让潜在的粉丝们觉得满意了即可。那些痛心疾首的书评人、影评人和郭敬明、粉丝们并不在同一个交流频道上,他们生的不是同样的气,着的也不是同样的急。归根结底,“小时代”只是一桩大生意而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