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没有文化部的美国文化如何运转

    推荐图书:《论美国的文化》

    张艳丽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7日   10 版)
    张艳丽,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文史编辑室编辑。责编图书有:《美国的未来》、《人权的发明》、《革命节日》、《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英国史》等。

        往昔,法国贵族、政论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对美国实地考察之后,完成了旷世经典《论美国的民主》。如今,法国社会家马特尔历时4年走遍美国35个州110个城市,行程超过20万公里,进行了700多次访谈,查阅了无数档案资料,撰写了这部全面研究美国文化运行机制的鸿篇巨制《论美国的文化》,因此被誉为“研究美国文化的托克维尔”。

        没有文化部的美国的公共文化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马特尔先生向读者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美国没有文化部,但却存在着一种文化体制,这一体制独特而复杂,而且在不断地翻新。在美国的文化体制中,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非营利机构、大学和个人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构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模式。美国政府在文化部门中的作用,从其20世纪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表述为“看不见的却又无所不在的政府”。自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首次以突然的方式大力度介入文化,这更多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而非艺术,目的是给创意工作者提供就业。在冷战期间,文化成为一种对抗苏联的宣传工具。1965年国家艺术基金会创立,这个联邦文化事务处在美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刻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创立到1992年“垮台”,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过9万多个艺术家和文化机构。然而,在1990年代随着这个联邦事务处的垮台,直接针对文化的公共政策的历史终结了。在各州和各城市,政府机构对文化同样没有更多的权力。州长和市长不能引导文化政策的方向,也不能任命他们自己城市中随便哪个博物馆或乐团的负责人。

        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衰落,以及拒绝在联邦、州和城市级别建立任何有影响力的文化行政机构,这是理解美国文化体制的一些关键因素。这一现象的根源深远,很大程度上属于美国社会的共识,由联邦政府来负责艺术的模式在深层次上与美国精神不兼容。

        在第二部分里,马特尔先生从文化社会的表象着手,重点分析慈善业、非营利机构、商业社团、大学和族裔文化事业等,就美国文化体制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鞭辟入里的分析。

        从对文化社会全貌的呈现中,读者不难发现,当代美国的文化体制结合了以下特征: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但国家以间接方式介入,有极强的规范能力;市场之外有独立机构,但它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活跃的基金会和有效的院外游说团体,它们有助于不断纠正这一体制;拓展多元化的社区和族裔文化;文化产业界,所有的一切在这个产业里被摧毁同时又被再造,从这里生产并传播了全球商业文化中的绝大部分产品;富有的捐赠者,面对流行文化,他们捍卫产出精英主义文化的文化……这一文化体制看起来既不完全独立于国家,也不完全受市场的主宰,一切皆处于稳定的平衡之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