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周百义:“知行合一”书业路

    朱 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0日   06 版)

        我国从事出版的人大致有这么三类:一类主攻理论研究,对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走”等等颇有见解;另一类呢,则更重实务,通常忙碌于“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人,他们通常能够在忙碌工作之余审视自己所做所为,以经验教训引导下次更好地前行,以实际践行着“知行合一”。周百义的《书业行知录》(中国书籍出版社)正是这样一本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书。

        在这里,周百义详尽分析了诸多当下中国出版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企改制”、出版企业集团化、出版集团纷纷上市,我国的出版业在经过了这三级跳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但事业改企业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改制完成后出版集团该如何管理?上市与否的纠结该怎么解答?……这些都是出版人面临而需要回答的问题,周百义作为一名改革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观察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尽管‘某某出版公司’的牌子已经挂出,但在公司治理上,还存在很多虚化的痕迹,这些尚不成熟的公司治理将对我国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或者说将制约我国出版企业的顺利成长。”出版集团是否上市?上市后该如何运作?这些都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以及发展规划而定。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要“通过上市这个过程,促进我们的改革,促进我们的发展”。还有关于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应对、新市场环境下的出版人才培养等等,都有值得我们读一读的地方。

        在我国出版业中,民营书业的地位从最初的不被认可到崭露头角再到被认可为“新兴出版生产力”,可谓走得相当艰辛。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选择与民营合作,周百义除了在书中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意见外,更是对民营书业本身的发展给足了关注,如产品结构要多样化且眼光要长远,产权结构要因时而调整,资本结构应多元化开展,使企业更健康、长远地发展等。

        出版业有两个最重要的环节:编辑和发行。随着集团的发展,编辑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适应市场的变化,“追求文化本位与商业意识的融合”。项目制、经验交流、理论培训等等,都是很好的提高编辑适应市场素质的方法。如果在工作中多用心的话,也不难发现很多方法和技巧。有目的、有选择、主动地向作者约稿,让出版方把握先机。如相亲似的第一次约稿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编辑与作者沟通中的形象、诚意之重要。其实,前期工作的详细,沟通中的诚意,催稿的耐心……这诸多种种都源于编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只因有了这份执着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也才有了李朋义为许老先生背煤气罐上七楼,张懿玲不顾传染探病贾平凹,周百义预付百万稿费等等为大家所称道的佳话。

        书中,周百义谈到了读者阅读的变化、图书市场的变化,也发表了一些个人对一些书籍的评论,文笔随意,视角独特。例如,《从出版人的角度看“茅奖”》一文中,笔者将稿子比喻成一粒种子,把出版比喻成园丁,园丁培育出了美丽的花朵,而“茅奖”则为出版选择出更为优质的“种子”。“茅盾文学奖”这一奖项对出版的贡献,周百义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同时,也很客观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这38部获奖作品,从质量上看,还是良莠不齐的。”“评奖有时是一种平衡,是具有不同审美趣味的评委之间的妥协,是官员与民间的妥协,所以就成了一种遗憾。”这让我们对于图书的真正价值有了更加客观和正确的评判准则。

        如今出版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出版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周百义这样做到“知行合一”,以所思导所为,以所为结所思的研究之路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