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苏联时代的战争小说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作者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3月11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8岁。
莫斯科作协宣布,遗体告别仪式将于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时举行。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乃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发表于1969年,描写二战期间高射机枪班男准尉华斯珂夫带领五个青年女兵追歼十六个德寇的故事,在苏共二十五大上受到官方赞扬,1975年获得了苏联国家文艺奖。
该书多次被改编为话剧和歌剧,1972年由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搬上了银幕,并得到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苏联文学作品之一,最早作为卫国战争小说中“非英雄化”和“富有人性”的代表作,受到了中国文学界的批判性介绍。
王金陵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译后记中写道:“感伤主义的情绪宛如一层灰蒙蒙的迷雾,不时飘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心头,给人以悒郁和压抑的感觉。在我们看来,为反抗法西斯侵略,捍卫社会主义祖国而壮烈牺牲,是值得人们世世代代讴歌和效法的光辉榜样,不需要这样多的哀愁和叹惋……至于苏联统治集团的表彰……其用心不过是诱骗青年充当他们霸权主义的工具罢了。”
“我让穿军大衣的女兵们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并没有违背生活的真实。然而,这样做,就使作品更洋溢着深刻的激情。”1975年在接受苏联《书的世界》杂志采访时,瓦西里耶夫为自己辩护,“年轻的姑娘倒毙在敌人的子弹下,这却是令人发指的悲剧,是违反常理的,它会引起人们特别强烈的痛苦,因为这些姑娘本是为了爱和繁衍后代而来到人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附录)
1980年代中期,罗斯托茨基的电影在中国电视上播映,片中女兵洗澡的30秒模糊镜头遭到删剪,引发群众不满。2005年,中国企业深入俄国,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仿佛为了弥补20年前的遗恨,此版电视剧大力拍摄了女兵长时间的洗澡场面,并添加了集体日光浴的段落,同时利用媒体事先放风,招徕观众。洗澡成为最大的悬念。从第一集开始,华斯珂夫准尉就在为女兵们制作大木桶,但直到第七集,才听到她们用汉语高叫:
“姑娘们,收工!洗澡!”
“乌拉!乌拉!”
当年有报道描述,这一集播出后,我国观众反应平静。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1924年5月21日生于斯摩棱斯克,1941年战争爆发时参军上前线,1943年负伤入院,1954年转业。战争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第一手素材。
他出版了30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包括《不要向白天鹅开枪》(1973)、《未列入名册》(1974)和《后来发生了战争》(19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