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台湾“绘本阿公”的创作经 ——访郑明进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14日   07 版)
    郑明进,台湾前辈绘本画家、儿童美育奠基人,长期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绘本创作和海外绘本引进推广。主要作品有儿童画作品《十兄弟》、《请到我的家乡来》、《动物儿歌集》、《一条线》、《乌龟娶亲》等。(李公元/摄)

        也许是一生从事与儿童有关的美术教育、儿童画创作、图画书推广工作的缘故,来自台湾的资深绘本画家郑明进先生年届八旬仍保持难得的童心。今年6月2日是他八十大寿,为了向这位被台湾几代小读者称为“绘本阿公”的前辈绘本画家、儿童美育先驱致敬,台北等地举行了“绘本阿公·图画王国——郑明进80创作展”系列回顾活动。

        继去年在大陆出版他与作家林海音合作的集文学性、地理知识和稚趣图画于一体的绘本《请到我的家乡来》,他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初版于1968年的首部绘本作品《十兄弟》前不久也在大陆出版。为此他专程来到北京,三天的“‘绘本阿公’北京行”日程安排得很满,网络视频访谈、图书馆讲座、与小朋友互动和新书首发、媒体采访一个都不少。

        坐在记者面前的他谈起美术教学和绘本创作、推广的话题滔滔不绝,表情生动手势夸张,在格子衬衫和大红色腕表衬托下活力十足,丝毫未见疲态。和小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如今最大的牵挂是两个孙女,他讲了一个小插曲:大孙女出生前他梦到有位老先生提醒他要为即将诞生的孙女创作一份礼物,于是他用树脂黏土捏了上百个颜色不同品种各异的小动物。这份大礼后来成了孙女爱不释手的最佳玩具,虽然陆续摔坏了一部分,等他今年办创作展的时候,还有整整八十个送去参展,是非常特别的展品。

        郑明进先生此番北京行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从与大陆小朋友和家长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他们对他作品的认同,他还抽时间去下榻酒店楼下、北海公园写生。说到兴奋处,他展开画纸,那上面的色彩和笔触与《请到我的家乡来》中如出一辙。

        读书报:上次来大陆是很久以前了吧?

        郑明进:25年前我来过北京。当时台湾光复书局和北京这边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联办两岸儿童画比赛,也就是台湾选些儿童画作品过来展览,大陆选一些到台湾展览,我来为小朋友颁奖。记得现场有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和我说话,那时我在颁奖人里面还算是年轻的哪。

        读书报:这次在大陆出版的《十兄弟》取材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曾有连环画乃至电影等不同版本问世,但您的作品还是有独特之处,请说说当时的创作情况。

        郑明进:画《十兄弟》的时候我还在当老师。当时台湾有家出版社办了一本给小学生看的月刊,有一天他们的总经理拿来一篇故事要我配着画本图画书,我当时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画,可是之前给他们画过些插画,就答应试试看。那是我第一次画图画书。我想,既然《十兄弟》这个故事是给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看的,图画造型一定要让小朋友看得懂,就采用儿童画的平面空间概念,造型夸张,好在《十兄弟》的故事特征就是这样。另外,当时台湾出版全彩色画册的印刷费用很高,所以画《十兄弟》我只能用三色,为此我调了三种比较特殊的颜色,画的时候用平涂手法,制版时不分色,像版画那么做,出来的效果就比较饱满。

        遗憾的是《十兄弟》出版后没多久那家出版社和月刊都停掉了,我手头也只留下一本。后来台湾小鲁文化公司的沙小姐看到它,很感动,就拿来再出版。

        读书报:做美术老师的经历是否令您在画绘本时更能贴近小读者的阅读心理?

        郑明进:是的。我教学的时候很注意儿童绘画心理。这个说法源自欧洲,源自奥地利一位专门研究儿童画和儿童心理学的先驱。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尝试着把儿童心理学运用到我的教学和创作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看事物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画给小孩子看的书,你画个远山,画个复杂的风景,她根本看不懂。像我翻译出版的那本《好饿的毛毛虫》是风靡世界的绘本经典,在画面上就很懂得孩子的心。

        读书报:现在很多创作者越来越借助于技术,用电脑画画,这种技术“进步”对创作是好事吗?

        郑明进:我现在还是手绘,但也不必把用电脑画画想象得那么悲观。手绘更自然,更有生命力。手的律动是手和脑的协调,非常自然,电脑带给我的一大困扰就是这个部分克服不了。很多年轻人用电脑画,希望很快画出结果,但儿童画要让儿童能感觉到画面的自然和童趣。未来的小朋友在画画和欣赏画方面比较吃亏,因为电脑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读书报:在创作过程中,您和一本书的文字作者如何分工?

        郑明进:文字已经写好,拿来配图,如果画家不努力,配图就完全成为插图,谈不上图文并茂。以我的创作立场,会在文字讲述的故事之外,用图画拓展想象空间,加强表现力,画出比文字更多的内容。绘画语言要比文字语言更多样,但这个多样要有控制,不能用画面威胁到文字。这个搭配呀,全靠画家的拿捏,是一种经验。  

        读书报:您始终强调绘本不止带给孩子视觉审美,还要有些教益和知识传播效果,您的很多作品也确实有地理、历史还有科普内容,这是否意味着绘本作者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

        郑明进:你的问题触及到台湾绘本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偏文学、偏故事,但生活味不够重。我一直强调,要加强科学类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以往人们认为科学图画书就是植物动物花花草草。其实,科学除了自然科学,还有人文科学。我画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就是人文科学,另外我把美育也列入科学类。

        台湾的教育很重视语文英语数学这些科目,美术就不受重视,这不对。我当老师的时候,其他科目想抢我的美术课时间,我会坚持上课。不过,官方对美术教育不怎么重视也有好的一面,这让我教什么怎么教有很大的自主性。

        读书报:做过老师,也画了那么多年绘本,后来致力于引进、推广海外绘本是顺理成章?

        郑明进:当时台湾的汉声杂志要引进百种世界各地的绘本,他们担心台湾读者嫌价格贵,就邀请我给这些书写“妈妈手册”(导读)。

        那时很多台湾小朋友缺少友爱,缺少对父母的尊敬,心里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为此,台湾绘本在偏重文学类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心理成长类,另外我主张加上科学类。后来汉声要做小百科图画书,我从家中找出一百多种日本出的科学类图书,加上汉声自己搜集的一百多种科学类图书,从这些当中选出科学百科图画书的素材。

        汉声的老总担心这些绘本的销售,就找来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和马景贤,我们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决定采用直销的方式,我帮着培训直销人员。等到诚品书店在台湾出现,他们也想要做专门卖绘本的部门,他们图书部的一位小姐就找到我,给她上一周的培训课。后来,诚品书店引进了不少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绘本,卖得很好。这种模式渐渐在台湾形成,儿童绘本卖得越来越好,出版和阅读的风气也形成了。

        有些大陆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海外绘本里用了我以前写的“妈妈手册”中的文字,他们找到我问可不可以授权使用,我说,稿费就不要了,你们出书的时候记得署上我的名字,寄一本书给我就够了。

        读书报:最近这年您的创作和推广绘本的情况如何?

        郑明进:本来我出新书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但今年因为八十岁的缘故,要办回顾展览,就被“逼得”半年出了五本书。以我这样的年龄,现在不大适合再教小朋友画画了,何况家里的两个小朋友(孙女)我还管不过来呢。这段时间是有些累了,要休息一阵子。但有了合适的点子还是要做绘本的。

        ■本报记者 丁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