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欲回天地入文章

    ——读叶朗先生《文章选读》

    朱良志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15日   12 版)

        叶朗先生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学术观点常常在学界乃至社会文化界引起广泛注意。他的研究总能注意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态势,思考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每有新作,总有引领风气的意味。前此出版的《美在意象》一书,就被学界视为近十年多来国内美学研究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基础性作品。2010年,在他的主持下,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是这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机构第二次在亚洲举行大会(第一次在东京),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但加深了中国美学与外国美学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世界听到中国美学的声音。在那之后,叶先生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编选这本《文章选读》。我开始有些不解,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学术界的权威,他或许应该领导学术界同行去完成更多的宏大制作,或者是发表更多的精言妙论引领当代学术。但当我看到这本《文章选读》之后,我的疑虑顿释。

        十多年前我就听先生谈过他的研究设想,其中有两个想法给我很深印象。一是他准备写一本面向中学生的美学通俗读物,像当年朱光潜先生所写《谈美书简》,先生认为在当代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作品。再就是编选一本文章读本,一本体现他独特的人文观念和文章写作风格的文章选本。现在出版的这本《文章选读》就是他多年心愿的成果。

        作为一位著名学者,他关注普通读者的阅读,其实出于一种担当,一种对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心。细细体会入选这本《文章选读》的篇什,其中深寓着编选者的殷殷苦心。选本看似平凡,其实好的选本对社会文化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文选》、《古文观止》、《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唐诗三百首》之类的读物,在社会上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其影响至今都未曾消歇。好的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凝聚形式。叶先生如此重视这一工作,可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

        叶先生不是将此当作一本书来做,而是将它当作一种事业。他的目标不仅在匡正文风,更在举扬他所坚持的人文价值观念。先生编选此书用心的程度令人称叹。作为一位于人文学科有精深学养的著名学者,此书的编选显现出他广博的学养和深邃的见识。此书涉及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并且延伸到自然科学领域,既有历史的环顾,又有面对现代人生活的沉思。编选过程中,他曾面向不同类型的读者做过相关调查,为了凝结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曾约请北京大学以及学术界的同行几十人,在各自的学术背景基础上分别为他提供若干选文。进入初选的有近千篇古今中外的好文章,他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最后成书时压缩到七十多篇。他对入选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个基本知识点,每一处重要的修辞表达,都反复考究,看它是否适合进入一般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阅读视野,是否能体现编选者的精神诉求。每篇之后还系以编者按,对所选作品作简短的评论和分析,往往片言只语,直击关键,晓谕一篇之警策,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

        先生编写此书的基本想法,是帮助人们“写好文章”,这可能与叶先生对写文章的考究有关。他在给新入学的研究生讲演时,常常强调要注意文章的写作,文章的表达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精神气质,他常举朱自清、朱光潜、傅雷这些大师的作品,请学生好好琢磨。他曾感叹朱光潜之后,美学界已很少有人能写出那样明快优美的文字了。其实,先生的文章在当代学界可谓独树一帜,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独特的美感。我记得很多年前,台湾《联合报》副刊连载先生美学文章,编者按语中就谈到先生的文笔清新自然,简洁明了,义脉清晰,富有美感,在大陆学界不多见。我在和先生合作写《中国文化读本》的过程中也强烈感觉到这一点。他对我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将一切多余的东西删掉。又说,美的文章不光在修辞,而在人的气质的培养。

        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文章选读》,反映出叶先生一贯的审美追求。他编选此书的宗旨,是要“引导读者去追求一种简洁、干净、明白、通畅、有思想、有学养、有情趣的文风”。这段话先生曾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多次讲过,这些都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但做起来殊为不易。简洁、干净说的是文字上的清省,明白、通畅说的是学理上的清晰,有思想说的是内涵的丰富,有学养说的是境界的超拔,而有情趣则是给人审美的愉悦。这五个方面反映出叶先生对写文章的总体看法,适用于散文、学术论文等一切文体。先生在评闻一多论《庄子》的文章说:“我们现在有些人写学术论文,喜欢皱着眉头,板着脸孔,文字死气沉沉,读者昏昏欲睡,可是你看闻一多的文章,既有哲学的深度,又富有诗的情趣,笔墨歌舞,异彩纷呈。”闻一多的论文,在文字、逻辑、思想、境界和情趣五个方面都达到了至高的地步。

        一个时代的文风、学风和时代的总体文化风气密切相关。“五四”以来,梁启超、胡适等都提出,欲正时代风气,必从文风正起。他们的强调或许有些过分,但文风、学风的变化的确能反映出时代风气的变化。我体会,叶先生编选《文章选读》是有强烈针对性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文风、学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假言空论风行,大言欺人之作不绝,市面上流行的是作秀体,以晦涩文浅陋大行其道,汉语表达的内在美感正在被破坏。先生选此读本,明确标示,要引导读者“远离当下某些人传播的装腔作势、义瘠辞肥、自吹自擂、存心卖弄、艰深晦涩、空洞无物以及武断、骄横、偏狭、刻薄、油滑、谩骂等低级趣味和鄙俗文风”。此书秉持中道原则,并不直接批评这样的文风,而是正面树立为文的典范,其实也暗藏针砭。

        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文章写得好,绝不仅仅是技巧训练的问题,它与一个人的修养有关,与他的识见有关,与他的整个生命气象有关。像本书所说的曹操的《与孙权书》,一封只有三十字的战书,却有叱咤风云、控御千古的气势,所倾出的是豪视一切的胸襟气象。像入选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绝不是简单的好散文,它可以说是整个魏晋风度的体现。正因此,本《文章选读》特别重视文章的气象。叶先生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有助于读者“拓展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正因此,本书虽不说是人文读本,其根本旨趣还是落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上,即通过文章的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思维能力,进而拓展自己的心灵境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本书的重要特色。此书选文定篇中,处处体现出先生这一用心。本书延续了他在《美在意象》中所倡导的重视人生境界提升的重要思路。他提倡人要过一种审美的人生,审美的人生是创造的人生、诗意的人生、爱的人生,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体验它的无限意味和情趣,使人的生命释放出更重要的价值。在我看来,这几乎是本书选编的一条隐在的线索,选编入这里的大多数文字都在昭示这样的思路。

        他所选的文章在提倡一种人生的“大旨趣”。有大手笔,着大胸襟,不怨怨艾艾,不忸怩作态,不局促苟且,不混杂沉湎,全书洋溢着一种清刚健朗之气。先生推崇的“笼罩百家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高远平和的精神境界”,荡漾在选本的字里行间。如此书选编的杨振宁、冯友兰、爱因斯坦、傅雷等人的文章,有堂堂正正之气,真有禅宗所说的“做一棵大树,让天下人乘凉去”的气概。叶先生推举好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乾坤好文章”。先生论文最重“格局”二字,这是本书与有些大学语文之类的读本大异其趣的特点。

        他所选的文章,还在于推重一种生命的“微体验”,编选者捕捉一些不易觉察的人性内涵,让更多的人来分享那些细腻柔软的生命微音。如所选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使人涌出泪水。正值青春年华、满腹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忽然截去双足,从此这个孤独的人与地坛相与为命,在这里他有多次面临死亡的绝望,又有生命价值的沉思,母亲无言寻觅夕阳中辗转的儿子,渗进作者浓浓的感念生命的情怀。作者以辛酸冷峻的笔致,写出一篇闪烁人性光芒的绝妙文字。叶先生用心编选这篇文字,并把文章中重要的部分以黑体标出,提醒读者慢慢阅读。他在评析中说:“史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我多次听到叶先生推崇法国华裔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先生的作品,本书选编了他的一篇《看蒙娜丽萨看》,叶先生有这样一段评语:

        我们作为熊秉明先生这篇文章的读者,感到无比的惊奇。他居然能写出蒙娜丽萨那神妙的“看”,他居然能写出达·芬奇如何画出蒙娜丽萨那神妙的“看”,他居然又能写出达·芬奇如何一点一点趋近蒙娜丽萨那神妙的“看”,然而又总保留着那一小段不断缩短的遥远。蒙娜丽萨的“看”是何等神妙,达·芬奇画出蒙娜丽萨的“看”是何等神妙,熊秉明写出达·芬奇永远画不完蒙娜丽萨的“看”又是何等神妙,所以说:神妙之极。

        这段评论简直有金圣叹的风采。编选者通过一个艺术家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分析,来观照人性的流动,其中所洋溢的人文情怀令人难忘。

        这是新时代一位著名学者铸就的一本“文选”,它应该受到教育界、读书界的重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