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是老话题了。尽管如此,还是要就这个话题来进行讨论,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重要。何况是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在一个专业媒体《中华读书报》上,讨论“全民阅读”显得尤为必要。
推进全民阅读,首先还是民众自己的事。因为阅读带来的好处,不为别的,还是为了自己。现在虽然市场上书很多,但是真正的、深度的阅读反而变得困难了,因为社会太快,太浮躁,快餐文化、泡沫文化太多,各种干扰太多。现在网络媒体太方便,太容易吸引眼球,这些都会给真正的阅读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一个想通过阅读给自己带来提高的人,必须要排除干扰,沉下心来,才能找回阅读的真谛,尽享阅读的乐趣。真正的阅读,阅读者得尽量做到“虚静”,就像宋代朱熹说的那样:“不虚不静,故不明;不明,故不识。若虚静而明,便识好物事。”好的读者,首先应当是个超越世俗的“静者”。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阅读,不是指专业阅读。专业阅读是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必须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大众阅读指的是为了丰富知识,为了满足精神文化,包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阅读。关于读书,大众自己要有所选择。现在各种各样的书有很多,有的书读过后,没有知识、文化的积淀,犹如过眼云烟一般。我们要选择一些好书,这对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选择好书的同时,也要会读书,比如说欧阳修的“三上”——马上、厕上、枕上,说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来读书。金圣叹也说过,读《西厢记》,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读,在花前月下读,在下雪天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读书还要和“行千里路”相结合,将书中的内容和实际所处的环境相互印证。
推进全民阅读,第二个重要的就是,领导要带头阅读。在我国,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很大。领导要提倡读书、带头读书,要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毛泽东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卧室、床上都堆满了书。他见到许世友时还问他读过几遍《红楼梦》,并说出了“《红楼梦》至少要读5遍才有发言权”的名言。南京大学的洪银兴书记在公开场合也推荐过很多书。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也向南京市的干部推荐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南京本土作家叶兆言所著的《南京人》。领导这样的重视,能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很大的助力。
推进全民阅读,从出版社来说就是要出好书。首先,内容要好。要有经典的、被历史证明的,有文化积累、有价值的东西。其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大众阅读的需要,从源头抓起,推出一些原创的作品。比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人民大众也渴望了解传统、回归传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优秀的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图书一推出就广受瞩目,获得读者好评,如新星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任祥主编的《传家》,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人伦亲情、衣食住行等方面,既循循善导又琳琅满目,被称为中华文化和东方生活智慧的集大成者。第三,既需要专业的学术书,也需要普及性的大众图书。要善于把营养丰富然而相对艰深的“顶天”的学术著作,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立地”之作,为大众服务。比如,为了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社出版了一套200本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为了普及中国思想家传统文化,我社又推出了30种该丛书的简明读本。一本书5-10万字的规模,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活泼,再配以插图,加强了内容的故事性,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不少品种都进入农家书屋。
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是各家出版社推销自己的图书产品、展示自身特色的好机会。今年,南大社带来了众多精品图书,除了南大社看家的学术著作、高校教材,有两类值得一提。第一类是目前为止堪称“独一无二”的大部头精品书,如285余万字、选用24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而细致地对1840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的历史进行梳理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六卷);如16册的《全清词·雍乾卷》;如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为全面、系统、权威的司法文献史料《国民政府司法公报》(60册)等。第二类是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学、文化类书,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全集《焚舟纪》(5册),如诺贝尔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德国人会死绝?》,再如国内著名乐评人李皖收集整理的世界摇滚乐歌词集《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厚达一千多页、圣经纸印刷,尚未出版就被众多读者期待和称道的“牛书”,以及已达20种的《人文社科通识文丛》等等。希望这些品质良好的书,能勾起一些读者的阅读欲望,为推动全民阅读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