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透视当代西方精神的多棱镜

    王 溪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30日   18 版)
    王溪,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编辑有《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社会批判理论纪事》、《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五卷、《当代江苏经济史》、《谁统治——一个美国城市的民主和权力》等。

        推荐图书:《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

        进入当代的西方精神文化,可以说是光怪陆离。毫无疑问,文艺复兴开辟的现代精神文化,如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仍然支配着西方人的思想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精神发生了极其剧烈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和迅速传播,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精神变化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观察当代西方精神,忽略“后现代”、“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主义”,恐怕就很难理解今天西方人的多姿多彩、多变多面的精神世界。后现代理论是透视当代西方精神的一把重要的多棱镜。严翅君、韩丹、刘钊的《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就是向一切希望更好地了解当代西方精神的中国人推荐这面多棱镜,并力图让人们用好这把多棱镜。

        该书清晰疏理了后现代理论家阵营结构。对后现代理论家的混淆,是理论界研究后现代理论的一大诟病,一些人常常将后现代理论家称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这里不仅涉及到对“后现代”的时代定位,更涉及到后现代思想的演变逻辑。从后现代的时代定位来说,该书认为,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历史被称为现代,其理论是彰显现代性的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现代之后是什么?丹尼尔·贝尔说是一个“后工业社会”,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则认为是一个“对元叙事不信任”的“后现代”社会,尤尔根·哈贝马斯则说“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由此,该书将后现代界定为继“现代社会之后已经到来的社会”。在此基础上,把面对这一时代的社会发展而作出思考的重要社会思想家的思想归入“后现代社会理论家”。这些后现代社会理论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后现代作出时代定位的社会理论家,如丹尼尔·贝尔;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如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让·鲍德利亚等;三是批判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如安东尼·吉登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这一划分是独特的,这就廓清了后现代理论家的阵营结构,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该书从关键词入手展开对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的思想阐述。所谓关键词,就是这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表达思想的最重要的、贯穿始终的概念、范畴或说是专门术语。乔治·瑞泽尔说:“后现代社会理论是一个高度复杂、充满了晦涩难懂的专门术语以及矛盾的实体,除了那些最有恒心的社会思想家外,它会让所有其他人都退避三舍。”如何能使让许多人退避三舍的“理论酸果”变成人们愿尝好品的东西?抓住关键词进行阐释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说,西方现代理性主义思想强调的是逻辑,而后现代社会理论家多数人的理论恰恰是要打破逻辑主义的“宏大话语”,不仅是他们的理论本身是反对逻辑主义的,就连理论表述也展示出一种“无逻辑”、“反逻辑”,或者说“逻辑混乱”。这就带来了阅读和理解的困难。而事实上,这些理论家并没有逃脱逻辑的神掌。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貌似晦涩难解、“无逻辑”、“反逻辑”、“逻辑混乱”的表象下,却还是感觉到逻辑的脉动,这种逻辑的脉动是依靠范畴、概念,也就是关键词。它们是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的思想之魂,游走在他们思想“胡乱泼洒”的路程中,虽然时隐时现,恰恰展露了他们的思想逻辑。正是围绕关键词来疏理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的思想,给出了对他们深奥、晦涩、散乱思想的理解方式。

        总而言之,对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的思想进行疏理、分析和理解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这一工作的推进,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对于像中国这样正在努力‘与世界接轨’,力图通过引进、吸收西方现代文明成果来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谢立中)。

        该书是我社“关键词丛书”中的一本,除了这本以外,已出的还有《政治哲学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键词》两本,《法哲学关键词》和《传播学关键词》也即将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