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文学理论新编》:打破“概论通史”流水线

    李圣传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23日   06 版)

        《文学理论新编》打破了“概论通史”流水线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授体系,提倡一种“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思路——以名篇经典为轴心的编写方案。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赵勇/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三版,35.00元

        自本世纪初以来,关于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声音不绝于耳,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反思”与“重建”中调整着自身的航向。这种状况同样反映到了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中。文艺学教科书如何“彻底摆脱前苏联的注重‘概论’、‘通史’的教学,而不强调中文原著(理论作品、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别是不重视经典原著的阅读与教学”(童庆炳:《回归名篇与原典的教学》)成为科研与教学亟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组编了“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文艺学系列教材”,而作为系列教材之一的《文学理论新编》的出版,则标志着国内文艺理论教材在编写观念上的全面改革与更新。与以往文学理论教材迥异的是,该书在编写理念、逻辑思路、章节体例、论述路径等方面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跃”。 

        这首先表现在以名篇经典为轴心的编写理念上。在传统教材编写上,几乎都按照“意识观念”到“结构框架”再到“章节填写”这一“流水批卷”式的模式机械操作、批量生产。从新时期几部重要的文学理论教程来看,无论是蔡仪《文学概论》(1978)还是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1980)抑或是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1981)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种固定化的模式,这种“学科体制化”的普遍模式也直接影响到后来教材的编写。《文学理论新编》则打破了这种“概论通史”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授体系,提倡一种“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思路——以名篇经典为轴心的编写方案。从全书来看,13章共精选了26篇经典文本,遍及古今中外多个国家多种流派的学说理论。这种以“经典文本阅读”为基础的编写立场不仅走出了过去“抽象的、空洞的”教条模式,还能在经典的品读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真正在“对话”中让学生走进文学现场,感悟文学的诗意魅力。

        紧凑合理的章节体例与清晰谨严的逻辑思路是该书的另一特色。除“经典文本阅读”外,该书还设计了“相关问题概说”,在知识体系的补充性说明和系统阐释中真正实现了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效果。如“文学与文学理论”一章中,通过《文心雕龙·原道》与《诗学》的文本细读,又在横向迁移与纵深挖掘中从文学观念的历史范畴切入引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及“五种文学观念”,在文学的全面洞察中进而阐释了文学理论的品格。这种由“文本”到“问题”再到“读者”的循环互动,不仅构成了一种多层次对话关系,更全面清晰地呈现了知识脉络的逻辑发展与生成的历史轨迹。

        该书在“语言、审美、文化”三维度为核心的学理路径上还实现了一种“文化诗学”的体系化建构。全书紧扣“经典文本”,通过文学与语言、审美、文化、叙事、抒情等诸多层面的互动互构,真正建构起了一套多声部的“经典文本”以及多视角的“相关问题”相统一的文化诗学话语体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