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关注城市特殊群体 保护社会弱者权益

    ——《城市弱者特殊群体支持研究丛书》述评

    欧阳雪芹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16日   18 版)

        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刘电芝主编的《城市弱者特殊群体支持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近日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苏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中弱者权益保护的社会支持研究》的最终成果,丛书的出版无疑为社会寻求解决城市弱者特殊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城市弱者群体,是指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城市特殊社会群体。丛书界定的这一群体即丛书的研究对象锁定在城市弱者特殊群体中的四部分人,即进城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单身母亲、未成年人,分别从教育支持、文化支持、心理支持、家庭应对等不同角度对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适应现状、影响因素、支持策略等进行专题阐述。丛书是在研究团队不辞劳苦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工地, 调查对象6000多人,形成录音访谈资料50多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系列专著,即《走进幸福:农民工城市融入与主观幸福感研究》《教育支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培训研究》《文化支持: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研究》《心理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幸福开源:低收入女性单身家庭的生活应对研究》。

        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数量庞大的农民离开农村,潮水般涌向城市,从而形成了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即农民工现象。农民工是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城市与农村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特殊群体。虽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职业素养较低,在进入城市安身立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何帮助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艰难课题,农民工也成为我国“三农”问题中重要的一项课题。2012年4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工众网,发布《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报告》,报告对农民工幸福感进行解析发现,当前农民工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个人生存层次的需求满足,由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最低。在被调查的20个城市中,泉州农民工幸福感排名第一,而经济相对发达的深圳农民工幸福感最低。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因为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高其幸福感也是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走进幸福:农民工城市融入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书,即围绕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主观幸福感展开探讨,以实证性研究为主,揭示了农民工城市社会认知与城市适应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感恩现状和创业意向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与特点,揭示了人格、自尊、感恩、感知社会支持等心理因素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启示与对策。

        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教育支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培训研究》系统研究了农民工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本书重点选择对餐厅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三类农民工工种培训进行了约一年半时间调研,在现场观摩农民工培训的教学过程,观察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撰写能够保持研究现场原貌的田野日志,并辅之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在调研期间,作者团队深入到农民工学员中间,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这确保了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第一手信息。可以说,翔实的、细致入微的田野研究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农民工子女也称“流动儿童、少年”,本丛书所研究的“农民工子女”主要是指随农民工父母迁移到城镇,户籍还在农村,并在城镇接受教育的6~18周岁的农民工子女。在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但多侧重于宏观政策的探索,理论性较强,在深入农民工子女生活、思想、感受和成长体验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二是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社会生活适应和心理适应进行量化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数据,然而,从文化适应本身的角度来探讨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文化支持: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研究》一书单纯从文化支持角度系统探讨如何帮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研究著作可谓寥寥无几。因此,该书的出版也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该书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综合了比较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城乡文化的内涵入手,探究城乡文化的差异及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冲突,测查了农民工子女的文化适应现状,探讨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影响因素,为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支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策略支持。最重要的是,作者在书中还构建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心理支持模式,阐述了艺术教育对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为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心理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一书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瘾问题、未成年人自杀事件、自闭症儿童增多等涉及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社会事件经常触动人们的心灵,未成年人心理支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书研究内容聚焦在结合未成年人心理支持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上,宏观上介绍了国内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微观上围绕未成年人心理研究的诸多维度进行了量化和质性研究。本书在国内首次将全国三个模式不同、各具特色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即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书中对未成年人心理研究的视角全面,包括残疾障碍儿童,这也是以往的同类书籍中比较少见的;书中有些对策和方法是已经实践了的,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已经证明是有效的,所以该书的实践指导意义也非常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也发生了转变,于是离婚、分居,甚至未婚先育等家庭形式随之出现,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单亲女性,尤其是低收入单亲女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逐渐关注的社会群体,许多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基本现状调查,未有深入探讨其家庭资源管理、生活适应、贫穷的认知及因应策略的研究。《幸福开源:低收入女性单亲家庭的生活应对研究》一书聚焦于单亲女性这一多重弱者群体生活的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以苏州地区的低收入女性单亲家庭为研究群体,分析低收入女性单亲家庭的生活问题与困境,并深入了解调查对象在成为单亲与陷入贫穷时,自身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感受与经验,以及对家庭资源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其现状的种种应对策略。

        丛书研究的课题是经济领域中 “包容性增长”在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发展与具体体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理念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弱者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且需要享受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他们不仅需要得到物质帮助,也需要心理、教育、文化等方面支持与援助。如何实现 “包容性增长”,从根源上解决弱者群体处于“社会边缘”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关注,这样才能阻断弱势的代际传递,社会和谐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丛书的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弱者特殊群体支持研究丛书》 总主编:刘电芝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分册包括:

        《走近幸福:农民工城市融入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刘电芝 疏德明等著,36.00元

        《教育支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培训研究》,赵蒙成等著,32.00元

        《文化支持: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的研究》,江波著,38.00元

        《心理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黄辛隐等著,35.00元

        《幸福开源:低收入女性单亲家庭的生活应对研究》,陈羿君等著,4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