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09日 星期三

    晏菁:写下星次传说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09日   08 版)
    《我是你的守护星》,晏菁/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1年8月第一版,25.00元
    《我是你的守护星2:情绪猎人》,晏菁/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2年4月第一版,28.00元
    书中与中国星宿中的十二星次知识相关的素材,让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小读者面前。此外,作者力图引导孩子在读故事的同时,思索诸如“死亡”、“幸福”、“自由”之类的哲学问题,教会孩子认识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气。

        《太乙星经》云,“一岁日月相会十有二,曰: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廿八宿列焉,五星见焉”。所谓“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人有十二宫”,不管你信或不信,古书说,天地人交相感应。

        翻看《太乙星经》的晏菁,手指轻轻滑过“十二星次”这一句,她知道,她一直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终于找到了她所期冀的落脚点,或说——机缘。

        “2010年的时候,我的大孩子出世,新生命的孕育会带给你新的写作冲动。”向来从事中短篇小说写作的晏菁,突然迸发了想给孩子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强烈愿望。晏菁是星座迷,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是黄道十二星,也非常关注星座方位对人的影响。她相信,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或可说明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然而,西方舶来的黄道十二星座,却似乎总离她所设想的“守护”主题有一定距离。

        “我很小的时候,也曾经很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那时候,我就想过,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后,是不是都有守护他的天使、精灵。”这一充满童稚的幻想,却在古书中得到了印证。晏菁的童年想象,被那一个个非常“中国”的星次名字激发了出来。第一个引发她联想的是“鹑火”,一个男孩的形象突然就这样慢慢清晰起来,他的脸上有一道刀疤。

        “我设想,每一个星次都是守护我们的神仙,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十二也代表着一种圆满,一个轮回。” 比如鹑火,翻看资料的时候,晏菁发现,在清朝的时候,它直接对应的是狮子座,“我就会想,如果这样,鹑火会是怎样的性格和个性”。先将十二星次拟人化,再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质,他们的故事就会慢慢地浮现出来。

        仰望浩瀚星空,晏菁有时会有一种敬畏感。虽然身为大学老师,她依然会很不“科学”地想象,冥冥宇宙,是否有一种主宰人命运的神秘力量。至于有没有守护神的存在,她还是比较相信,每个人降生到世界上,是会有守护的力量的,它不一定是飘渺的神仙,可能是家人,就像妈妈的爱守护孩子,或者是孩子长大以后守护父母一样,甚至,这个力量可以来自自己的内心。

        所以,一个以“十二星次守护世人”为线索的系列故事在晏菁的脑海里逐渐成形,这也是她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是你的守护星1》写的是爱与信任,“当生命中经历过爱或者分离的时候,第一个故事就在这种经历中产生了”。《我是你的守护星2》在战胜自我的主题下,还有和自我的相融。小主人公并不完美,甚至非常平凡,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当你全身心接纳自己的时候,自我成长就在这一瞬间完成”。已经完稿、尚未出版的“守护星”第三部,晏菁给它的命名是《命运游戏盘》,当你一次次遭遇挫折的时候,是否还会去奋发、奋进?面对生活的无常,晏菁并不想像很多成人小说一样,去渲染一种无力感,她想告诉孩子,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这些故事,是一条藤上的葡萄串。“守护星”整个序列,按照晏菁的设想是八部,它们会是不同的葡萄,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有一根主线把它们串起来。“主线就是,十二星次神仙在一次一次对人类试炼,一点一点对人性的检验。最后的终结篇,会把这根主线再理出来。”

        正如《守护星1》,相对来说更写实,有清晰的故事推进的线索;《守护星2》虽然也有写实的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是一种实与虚交织的幻景的呈现。之所以有这样的写作手法的变化,和主小说题的差异有关。“第一部小说讲的是承诺,需要很多亲身经历的事情去一点点检验;第二部小说的主题变成了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情绪波动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一个意识流的形态。”晏菁说,以后的作品会尝试不同的写法,希望带给自己和读者惊喜。

        在晏菁看来,每写一部小说,都是对自己的全新的拓展。虽然以前写的较多都是中短篇,但并不意味她对长篇难以轻松驾驭。作为高校老师,长期的论文训练,让晏菁对文字的架构与篇章的内在逻辑非常敏感。对于晏菁而言,写作的另一个突破是,由写实的儿童小说向幻想类文体的拓展,晏菁将此归结于“孩子的降生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角度”。比如,提到森林,孩子首先会想到,森林是有生命的。晏菁最喜欢介于想象和真实之间的幻想小说。也就是说,在真实中存在,但在日常熟悉的场景中,常常有打破常规的力量的出现。

        晏菁从小就很喜欢阅读,用她家人的话来说,路上捡张纸片也会看半天。阅读多了,就希望有种表达。中学阶段,她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发表过一些诗作,也是初步的一种尝试,进一步奠定了她对写作的兴趣。读大学时,时间比较充足,晏菁开始尝试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在不同的尝试中,有一块是让她表达特别顺畅,同时反馈也是很让她感动的,这就是儿童文学。

        在晏菁看来,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相通性的前提下,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儿童文学要求以一种非常纯净的心态去构思给小朋友看的故事,即使看到不是很满意的现象,儿童文学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和净化,把美、善和希望带给孩子们。然而,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否优秀,标准和成人文学没有太大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读者是否喜欢。另外,是否能够接受时间的检验。”

        晏菁的生活非常规律,一面教书,一面进行小说写作。她写作的时候比较喜欢听音乐,音乐会激发她的不同的感受,起到重要的发酵的作用。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写作的小秘密,当情绪变化的时候,比如特别开心,或者特别伤感,是她的黄金写作期。因为这个时候,写作会成为重要的寻找答案、排遣自我的过程。

        晏菁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夏天,她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她和学生们一起吃了散伙饭。回家时,走在静静的山城重庆的夜路上,伤感的情绪迎面袭来。于是,那个场景和片段就成为了《守护星1》中星纪召唤出流星雨的场景。写完后,晏菁释然了,总要有一个新的开始,对吗?

        这几年,晏菁把它作为人生梦想高度的实践期。“守护星系列”八部小说,她计划一年推出一到两部,“它们会是我目前为止人生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它们的销量也见证了它们的魅力,《守护星1》面市不到2个月,就重印3次,销售了5万册。而完成这个梦想后,晏菁“或者会去实践其他的梦想”,比如环游世界。

        本报记者  陈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