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般风光的北京大学后湖,一条小路蜿蜒通向朗润园。我国著名东方文化学者季羡林教授就住在这里。
我读过季老的散文,也知道有关他在佛学、语言学、中印关系史方面的杰出成就。可当见到季老时,人不禁一怔:这不是一尊典型的东方智者塑像吗?先生一身旧的蓝色中山装,口袋别一支钢笔,清癯的脸庞、瘦瘦的身子,棱角分明的头上长着稀稀的银发。平和、含蓄的表情里蕴藏着深不可测的敏锐。
书房摆满了书,被靡磨得发亮的旧桌子和木椅古朴沉稳。一排排线装本古书,书中插着些纸条子。未等我开口,老人便谈开了:“我在《光明日报》上看过有关你的雕塑介绍,很不错。”一句话使我消除了拘谨。我向季老谈起了创作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塑的初衷,先生认真地听着,告诉我:“中国一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人类文化的研究。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唤起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对文化的重视,是十分有意义的。尤其在大学校园里,更应该创造一个文化氛围。”
先生边说边翻阅着我所作的近30尊雕塑照片,头上的银丝颤动着。这系列雕像中,有许多是季先生极为熟识的文化巨人。他说:“在中国古代没有塑人像的习惯,近代从谁开始为活着的人塑像,我虽未考证,但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近代人物雕塑开始崛起。古代主要是为仙佛造像,是塑神……以全国南北之五百罗汉而论,往往面型雷同,这是脱离实际人物想象所致。当代的雕塑家应为时代造像,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的长河,以凝固历史的辉煌。对后人有所影响。”
临别时,先生执意送我到门外。走过庭院的竹篱笆,走过后湖边的小桥,当我回首时,看见84岁高龄的季先生头戴一顶藏青色的毛线帽仍立在夕阳的余晖里向我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