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带动力正不断得到增强。其中,软件从业人员由2001年的不足30万提高到2011年的超过300万,另一方面,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30万,其中大约15%的学生来自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但在这90万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之中,却有相当数量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尴尬困境。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计算机相关专业持续被列入就业黄牌和红牌名单。这种现象说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反差的背后,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类计算机教材一张张“老旧”的脸。事实上,软件专业教材的老旧正使得软件人才的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畸形。
软件专业教材
到底差在哪儿
要回答“软件专业教材到底差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恐怕最有资格的非各软件公司的CTO们莫属了。而在某知名网站的调查中,超过80%的软件企业CTO认为目前高等学校中软件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这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国内教育人才培训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已成为软件人才供需结构中的主要问题,而培训教材的水平则成为了这一匹配度差别的风向标。
事实上,高校学生面对这种低匹配度,往往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在笔者供职的国内知名软件企业里,曾在面试中,遇到在校大二学生宁肯在大三时期宁愿逃课,也要选择到软件企业中实习,以便尽早接触实用开发技术的情况。
而对更多的软件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么幸运,于是,一个软件人才再培训的产业被催生出来。由于软件企业倾向于录用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一些培训机构就专门选择本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用开发技术的再回炉。这家企业因此而获利颇丰,由此不难看出高校软件人才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差别到底有多高。
国内另一家知名开发网站也搞起了这种业务,在培训过程中,居然打出了“就业收入低于三千元,培训不收一分钱”的噱头。看着进进出出的培训学生,实在让人不禁在心里反问:作为国内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水平的折射,软件专业教材与合格培养需求之间的偏差到底有多大?
软件专业教材向何处转
事实上,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的作用,并不能因为这种匹配度偏差就可以被抹杀。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软件企业CTO中,有相当一部分喜欢通过阅读来应聘者的源代码来判断应聘者的水平和潜力。因为他们发现,受过正规计算机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会遵循一些开发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让他们能够和其他的开发者更容易配合,从而让软件作品从整体上看上去更为规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高校在培训软件开发人才的过程中,本着扎实基础理论与前沿实用开发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去教育学生,会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容易为软件开发企业接受。
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精典教材并不是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当前,计算机基础理论教育面临着从以学习基本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为主,转向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和掌握计算机问题求解技能;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移;学习方式从课堂面授为主向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获取技能为主转移。因此,传统精典教材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内容充实。
而从开发技术实用性来看,对软件企业CTO的调查数据表明,80%参与调查的CTO都表示:“单就编程语言来说,目前C++、Java、C#、PHP、JSP使用率最高,但相当数量的高校还在开设类似于Foxpro、Delphi等已面临淘汰的开发技术,这一点急需改进。”因此,软件相关专业教材急需和国内开发企业所应用的技术和工具保持同步,并保持频繁的动态更新。
此外,权威机构针对国内软件服务人才的调研报告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正使得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呈现出旺盛增长的状态,云计算应用人才也正在变得炙手可热。此外,服务外包人才也正在成为需求热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也已经成为了软件人才岗位需求的热点。这些都为软件开发类教材点明了领域性的发展方向。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5年,国内软件服务人才总量将达到600万人,从现有基础之上换算,这也就意味着在三年之内,国内要培养出三百万合格的软件人才,才能填补将于2015年出现的软件人才短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一本本老旧式的教材换成一本本充满着鲜活活力的新式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