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从报考医学院人数下降想到的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16日   08 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近完成的一份“医生职业认同度”调查显示:医患关系紧张、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学习压力巨大等,正在消磨中学生的“读医热情”,以至于这些年来高考考生第一志愿报医学专业的不多了。这个现象恐怕需要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救死扶伤可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活啊!理应让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来干这件事情。否则若干年后,医学人才匮乏肯定将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那么,是什么消磨着中学生的“读医热情”?医患关系紧张、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学业压力繁重等“就医环境”,无疑是主要的原因。

        近年来,医疗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等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外,由于种种原因,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患矛盾往往都聚焦到医务人员身上。 

        当社会舆论的矛头指向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时,医务工作者何尝不希望有良好的执业环境和可靠的工资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之大、心理压力之重和工作环境之压抑,往往是我们这些业外的人所难以想象的。笔者在长海医院就医时就看到这样的情景:输液室里的护士穿梭来回、无片刻消停地为病人输液,且又须细心加谨慎不容出半点差错。有很多医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假日,手机要24小时待命,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现任华东医院院长的俞卓伟就是这样一位终日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于救治病人第一线的“典型人物”。

        俞卓伟等医生的事迹当然很感人,但也是很让人揪心和不安的。因为医生也和我们一样是凡人,大多并无过人的精力,可像“拼命三郎”一般日以继夜地奋战在医疗一线。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医生们的健康状况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今非昔比,在逐年走“下坡路”。因此,医务人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是不能忽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包括媒体、病人及家属在内的社会各方面,还是应该给医务工作者多一点信任与宽容,少一些埋怨和指责。医学是一把双刃剑,因现如今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个体的差异,医生从来就不可能包治百病,何况医学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作为病人或其家属,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医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很多重症疾病,医生一时半载也拿不出“克敌制胜”的绝招可妙手回春。因此,医患之间的关系如何,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以治疗的结果为衡量的标准和“试金石”。你的病治得好,自然皆大欢喜;万一难以治愈,则也不因迁怒于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的医生。

        总之,要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生、崇尚医学、理解医疗的宽松和谐氛围,让医务工作者每天能从容地面对患者,有尊严且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去从事“治病救人”这一高尚的事业。这方面,社会各方面确实需要都来努力一把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